「国妖」张春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0775
颗粒名称: 「国妖」张春桥
分类号: I25
摘要: 该段文字描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张春桥和他的“扫雷纵队”。张春桥在上海组织了这个特殊队伍,由游雪涛领导,负责搜集上海政界秘密情报。游雪涛和他的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情报,包括记录街头大字报内容、监听谈话、搜集政界人士的底牌等。该组织总共有35名成员,拥有汽车、手枪、手雷和录音设备等工具。游雪涛向张春桥呈交了一份年度工作总结,描述了这个特殊队伍的工作情况和心态。
关键词: 张春桥 扫雷纵队 游雪涛

内容

虽说张春桥自己的历史不干不净,但是他却尽量要用一些历史干净的人作为自己的爪牙,以免被人揪住小辫子——他已经吃够了妻子文静的苦头!
  看来,游雪涛的历史是清白的,何况是个党员,头脑灵活,笔头也可以。
  于是,“面试”开始了。
  接到张春桥秘书打来的电话,对于游雪涛来说,无异是打了一针兴奋剂。他意识到,他要交鸿运了。
  平常,张春桥跟陌生人见面,先要“嗯”、“喔”一阵,让人家说够了,这才开口讲那么几句。这一回,跟游雪涛握手之后,张春桥提出一系列问题。张春桥很快就发觉,这个年轻人是块料子,头脑里充满政治细胞。年纪轻轻,对上海政界人士,有着清清楚楚的了解。
  第一次见面,张春桥认识了游雪涛,游雪涛也敏锐地认识了张春桥——这个“大人物”最感兴趣的,是政治情报!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政界秘密情报!
  聪明的年轻人投其所好。他常常给张春桥写信,那每一封信,就犹如一期《扫雷》简报。他是个小人物,而小人物有着大人物所缺少的方便之处;他可以随意在各处串连,可以到处偷听别人的谈话,可以记下每天街头大字报的内容,可以去摸一些政界人士的“底牌”……他在上海滩上毫无引人注目之处。何况,他手中有记者证,在三教九流之中活动是很方便的。
  这样,小人物的眼睛成了大人物眼睛的延伸,小人物的耳朵成了大人物的耳朵的延长。张春桥对于上海滩上的一举一动,都随时获知。
  最初,只有游雪涛单枪匹马在干。他不断给张春桥写信。每一次接到张春桥托秘书打来的电话,每一次的约见,都使他倍受鼓舞。
  张春桥意识到,偌大的一个上海,只有一个“包打听”太不够了。于是,游雪涛扩大为“游雪涛小组”,亦即“扫雷纵队”。
  游雪涛以“捷尔任斯基”自居,把他的小组喻为“契卡”。他只效忠于一个人——张春桥。
  自从张春桥成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注: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批示,不伦不类的“上海人民公社”后来不得不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后,便任命游雪涛为这个“市革会”的“群运组”副组长。
  特务机关,从来都是有着堂而皇之的名称。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又是“调查”,又是“统计”。多么动听。张春桥给游雪涛挂了个“群众运动组”的名义,何等迷人!
  张春桥给“扫雷纵队”安了秘密基地——上海永福路244号的一幢独立的小楼。从此,“扫雷纵队”的代号取为“244”。永福路是一条邻近淮海中路的马路,交通方便而行人不多。那里离张、姚的兴国招待所、徐景贤的“丁字雷”小楼、王洪文盘踞的东湖招待所以及康平路原上海市委机关都很近,轿车在几分钟内均能到达。
  游雪涛严格地挑选着人马,逐步发展他的“扫雷纵队”。笔者查阅了“扫雷纵队’啥盛时期的名单,全纵队共计三十五名队员。这些“侦探”的职业,五花八门,既有歌剧演员、杂志编辑,也有医院医生、复旦大学学生、同济大学学生,等等。队员之中,还配备了打字员、司机。全队拥有四辆汽车,四支手枪,一颗美制手雷,三架微型录音机。经张春桥批准,这支队伍直接向“市革会”领取经费,但从不说明用途。
  在三十五个人之中,只有游雪涛与另一个头头夏某有“市革会群运组”的工作证。游雪涛自称,这是一个“半官半民、亦官亦民”的组织!
  游雪涛在献给张春桥的一份《一年工作总结》中,曾写及这支特殊队伍的不为人知的心态。
  “我们是一个非正式的工作机构,二十几名没有合法活动身份的‘小小老百姓’。”
  (24)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春桥
相关人物
游雪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