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生机焕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0105
颗粒名称: “一枝花”生机焕发
其他题名: 记三水县黄竹坑村
分类号: K29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河口镇黄竹坑村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黄竹坑村经历了艰苦的时期,但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村庄获得了重新振兴。村民积极发展工副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村民收入,改善了村容村貌,被授予多项荣誉称号。文章表达了黄竹坑村在改革开放下焕发活力的情景。
关键词: 河口镇 发展历程

内容

在万物复苏、春光明丽的时节,笔者慕名走访了被誉为北江河畔一枝花的三水县河口镇黄竹坑村。
  黄竹坑村地处北江河东岸,几乎全部是山坑田和涡田,十年九涝。建国以来,黄竹坑人修水利、开山塘、筑堤围,积极发展生产,连年增产增收,在50年代中期,周总理亲自授予他们“农业合作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成了闻名遐迩的“一枝花”。可是,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生产越搞越单一,就连原来种下的果树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砍个七零八落。人们越干越没有劲,生产越搞越糟。到1978年,全村总收入不到30万元,农民一年的人平收入不过240多元。由于村穷,村容长期不整,晴天尘土滚滚、臭气熏人,雨天污水横流、泥泞遍地。“寒流”肆虐,“一枝花”凋谢了。
  是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重新给黄竹坑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他们根据本村土地少、劳动力充足,有发展村办工业的人力资源和靠近县城、墟镇的有利条件,先是利用本村自有的技术力量试办了一间塑料五金厂,这间厂投产当年就创产值14万元,这件事牵动了全村人的心,使黄竹坑人大开眼界,思想来了个大解放,从此,黄竹坑村迈开了大步:
  ——陆续办起了钉厂、化工厂、酒厂、蘑菇菌种厂、木薯粉厂、红木家具厂、汽车运输队、花木场、鹅乸场……1987年全村工副业收入猛增到107万元,纯收达40多万元。
  ——粮食亩产从原来的700公斤增加到800公斤以上,尤其1986年后,连续获大丰收。
  ——全村开发新果园280亩,相当于前30年的6倍多,提前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一人一亩水果的目标。
  ——人平收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40元提高到前年的1598元,居镇各村之冠,成为闻名全县的富裕村。
  ——1983年以来,集体投资30多万元改善村容村貌:铺设水泥路两条,总长106米;水泥巷道34条,共2500多米;建下水道43条,共1900多米;筑花坛43个,垃圾池8个,标准化无害化公厕两间。
  ——1982年起,连续多年被县、市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或“文明村”的光荣称号。
  在离开黄竹坑村之时,笔者看到,村前的耕地上,冬种作物一片葱绿,村民们有的在施肥,有的采收作物,忙个不停;村道上,汽车、拉拖机往返奔跑,满载着农产品运往外地。这一切向人们展示: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历尽沧桑的北江河畔一枝花,如今恢复生机,叶绿花红,四季如春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宗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口镇
相关地名
黄竹坑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