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妖」张春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0092
颗粒名称: 「国妖」张春桥
分类号: I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姚文元、徐景贤以及他们所参与的历史事件。内容包括了姚文元与上海丁香花园之间的矛盾,丁香花园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徐景贤在上海的角色。此外,还介绍了徐景贤和姚文元父亲的相似经历和加入共产党的经过,以及徐宗骏创办的曙光中学和该学校的共产党活动。
关键词: 纪实文学 连载 张春桥

内容

“行。”姚文元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从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起,姚文元与上海丁香花园之间,架起了“热线仇”……
  丁香花园位于上海静安寺与徐家汇之间闹中取静的所在。这是一座不对外开放的花园,一道波浪起伏的围墙巧妙地砌成长龙卧地的形状,名叫“卧龙壁”。花园里古色古香,据说当年是清朝大官李鸿章的别墅,因园内种植许多丁香,所以得名“丁香花园”。
  就在丁香花园旁边,有一幢小洋楼,是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的所在地(严格地讲,那座楼不属于丁香花园范围)。写作组建立之际,正是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的时候,秀才们也真会动脑筋,取丁香花园的“丁”为姓,以“学雷”为名。于是,上海报刊上常常出现署名“丁学雷”的文章。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真有“丁学雷”其人呢!
  “丁学雷”写作组负责人,便是徐景贤。
  至于“罗思鼎”,取义于雷锋的名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亦即“螺丝钉”的谐音。“罗思鼎”写作组的负责人叫朱永嘉,原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师。姚文元在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请朱永嘉帮助查阅明史资料,朱永嘉由此发迹,“文革”中成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常委、复旦大学“革命委员会”主任。
  此外单表徐景贤其人。笔者曾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上海市监狱对徐景贤作了录音采访……
  徐景贤,上海人叫他“徐老三”。其实,他并非排行第三,却是因“文革”中,上海的“老大”乃张春桥,“老二”姚文元,他是“老三”。
  徐景贤比姚文元小两岁,论笔头,他不比姚文元差;论口才,远远胜于姚文元。他长着“奶油小生”般的脸,颇有风度。做起报告来,一口气讲三、四个小时,滴水不漏。倘若把他的报告整理成文字,便是一篇思路很清楚的文章。
  徐景贤的人生经历,与姚文元有许多相似之处。
  徐家原是上海郊区奉贤县县城——奉城镇。在镇的东街八号,开过一爿名叫“东王成”的布店,后来改为百货店,那便是徐景贤的老家。双开间的门面,雇两、三个伙计,日子小康。
  一九〇四年,徐景贤之父徐宗骏出生在那里。徐宗骏又名徐雅平,一九一七年小学毕业以后,就离家到松江上中学。一九二一年,他考入南京的东南大学化学系。一九二六年夏天,他从东南大学毕业之际,正处于中国大革命的高潮之中。他回到了奉城老家。在这县城里,大学毕业生并不多见,二十二岁的徐宗骏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
  就在这个时候,徐宗骏在镇上结识了当地豪绅之子李主一。李主一也是知识分子,与徐宗骏情趣相投。不久,徐宗骏才知道,李主一是中共党员,在李主一的介绍下,徐宗骏在一九二六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姚文元的父亲姚蓬子则在潘汉年介绍下,在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徐、姚的父亲的经历,也是那么相近。
  经李主一的提议,借助于徐宗骏在当地的影响,于一九二七年在奉城创办了私立曙光中学,徐宗骏出任校长。学校里来了两位湖南口音的老师,皆姓刘,人称“大刘”、“小刘”。大刘名叫刘德超,又名刘柄;小刘是大刘的堂弟,名叫刘异斋。
  在今日中国,刘异斋这名字,几乎无人知道。这个当年的“小刘”,后来变成了“刘晓”——把“小刘”颠倒了一下,刘晓是中共著名人士之一,一九三一年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一九四二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解放后,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徐宗骏手下,除了“大刘”、“小刘”之外,还有李向英、王厚生、姜兆林、姜辉材、范纯、范志超、张模、周务农等进步教师,其中大都是中共党员。曙光中学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后来,这个党支部扩大为淞浦特委,负责人之一便是刘晓。李主一则出任曙光中学校董。
  曙光中学成了“共产党老窝”,这消息传入奉贤县县长的耳朵,一九二八年四月,趁学校放春假之际,国民党县政府逮捕了李主一,查封了曙光中学。(十一)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