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法正民安辛勤耕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0080
颗粒名称: 他们为法正民安辛勤耕耘
其他题名: 记南海县罗村镇人民法院
分类号: D927.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农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逐渐完善,走上了依法治国的轨道。重点介绍了罗村法庭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方面的工作。通过法庭的努力,许多经济纠纷得到解决,当事人也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庭不仅审理案件,还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和调解工作,以减少民事诉讼。文章赞扬了罗村法庭为法正民安所做的辛勤工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 农村法庭 经济纠纷

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日趋完善,走上了依法治国的轨道。十年来,罗村人民法庭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辛勤地工作着。
  (一)
  最近,笔者在镇办公室恰遇该镇的杨副镇长,他见到我开口便说:“法庭真管用。现在村镇干部不好当,很多事情光靠行政命令行不通了,还得靠法律解决。”接着,他跟我讲起一件事,近几年来,该镇许多人承包了一些村镇企业,可是他们承包后,不按合同规定上缴承包款。据统计,一九八四年就有十二个村企业,四十三个经济合作社办厂的承包者拖欠承包款。村镇干部讲道理,他们不听,还骂人,真是难死村镇干部。可是,罗村法庭通过组织他们学习有关农村承包法律和政策,讲清拖欠承包款的法律责任之后,很快就促成了承包者上缴拖欠款项。
  (二)
  来到了法庭办公室,墙上的一张统计表吸引了我。那上面记着,《经济合同法》实施六年来,审结经济纠纷案件的数字,他们共审结了一百七十件,防止矛盾激化二十四起,开展司法建议十九次。在镇一级的法庭里,这个数字算不少了。
  罗村镇目前已有村镇企业一百三十九个,专业户四十四个。但由于人们缺乏法律观念,只凭直观和经验从事经济交往,因而,每年都有二、三十件经济纠纷案件诉至法庭,有的当事人还向法庭流露出意欲拼命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名干部的罗村法庭,不畏困难,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他们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一旦有案件投诉,就及时立案审理,凡符合起诉条件的,不论诉讼标的大小,一律依照法定程序受理;对审理案件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对矛盾容易激化的纠纷,及时深入当地查处。如尚贤砖厂由于拖欠劳动报酬,使十四名从云浮来砖厂做工的外来工无路费回家。他们当中,有的人声言要砸烂砖厂,有的挥起拳头说要同承包人拼命,矛盾到了剑拨弩张的地步。罗村法庭及时奔赴发案地,一方面做好外来工的疏导工作,规劝他们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严肃批评砖厂承包人不恪守合同,促使承包人当即做了保证,并分两次把款还清了。法庭同志秉公办事的精神,使外来工十分感动,他们激动地说:“多亏法庭同志,不然我们无法回家团聚呢!”
  (三)
  近十年来,农村里的经济纠纷案件不断增多,但是,罗村法庭的民事收案从1981年受理民事案件二十五宗起,以后以每年平均百分之二十下降,成为连年无积案的法庭。他的奥妙又在何处呢?原来两名法庭干部,并不坐堂办事,而是把大量精力,放到基层调解工作上。他们还经常对调解干部进行传帮带。如务庄小学玻璃厂经批准占用穗丰村后山岗建厂,但该村三十多名村民,在生产队长的怂恿下,以该地是祖坟为借口,把玻璃厂已建起的十二条砖柱和水泥横梁推毁。玻璃厂要求赔偿损失,但该村分文不赔,弄得满村风雨。村调解干部急得团团转,拿不定主意。罗村法庭获悉后,与村调解干部一起召集参与纠纷的村民认真学习《宪法》中的有关条例,对他们的侵权行为进行说理教育,使参与纠纷的村民认识了错误,由直接责任人赔偿了一千一百六十元。村调解干部认识到无法 处理这一纠纷,主要是不懂法的缘故,从而加强了学法的自觉性。目前,该镇纠纷苗头一出现,调解干部就登门,基本做到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村,大大地减少民事诉讼。
  罗村法庭的同志长年累月为法正民安而辛勤地耕耘的事迹,是多么值得人们称赞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谭永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罗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