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里唱出的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9381
颗粒名称: 闹市里唱出的歌
其他题名: 南海县大沥农贸市场散记
分类号: F724.3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大沥农贸集市的发展和繁荣情况,以及它对当地商品生产和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南海县 商品交易 市场发展

内容

大沥,南海县的一个大集镇,是珠江三角洲护农村一个颇具规模的商品交易场所。这里,东距广洲九公里,南距佛山六公里,是广佛、广肇公路的汇合点,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客车经过,交通十分方便。这些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大沥农贸集市己没有圩期之分,天天一样热闹。
  大沥,历来就是当地及附近县、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迅猛发展,大批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各地商贩云集大沥购销,原来窄小的露天交易场所已不适应商品流通客观形势的要求。一九八四年工商部门投资一百多万元,在原来市场基础上,新建起较大型的农副产品市场。市场占地一万一千四百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七千四百平方米,露天场地四千平方米,场内分为蔬菜、三鸟、塘鱼三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天进入市场的人数达二万多人。
  随着赶集的人流,我们挤进这个繁华喧嚣的农贸市场,只见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市场上的店档,并然有序,有卖鲜鱼的,卖三鸟的,卖菜卖肉的,卖烧腊的,也有卖干鲜果品的,卖海味咸杂的……,算起来足有四百多个档口。除了零售店档以外,三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专门设有塘鱼、鸡、鸭、鹅、蔬菜等产品批发,每次成交量以担或吨计算。货主们一面高声叫卖,一面热情地接待着众多的顾客。从四面八方来赶早市的人络绎不绝,前来从事购销活动的各种大小车辆川流不息。
  大沥农贸市场已打破了传统农村集市的旧格局,由过去单纯零售发展到批零兼营,现货期货结合,从过去以零售为主转为以批发为主。随着上市商品日益增加,交易人数增多,市场拥有几十人的贩运队伍,他们既向外地组织农副产品到市场销售,又联结外地贩运户进入市场交易,开展多种形式购销活动。有的生产者直接与国营、集体零售部门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定期送货上门。
  大沥工商所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已把工商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增加服务项目,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充盈的商品上市和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使得大沥农贸市场象磁铁般一样,吸引了本县各镇以及顺德、三水、花县、四会、高要等县和广西、湖南的大批农村专业户,还有广州、佛山两市的个体商贩到这里交易,形成了一个沟通城乡的购销网络。商品的迅速流通,市场成交额逐年大幅度增加,一九八五年二千一百八十八万元。去年一至十月便达五千五百八十万元。
  大沥农贸集市的日趋繁荣,对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沥镇委的同志热情地介绍说,现在,这里的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来安排生产,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适销对路,卖得好价钱。一九八七年,大沥镇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和塘鱼、三鸟等的养殖量大幅度增加。出现一批养三鸟千头以上、万头以上的饲养大户,被誉为养鸭状元的农民刘四,饲养田鸭和肉鹅十三万只,除供应市场外,还提供出口为国家创汇三十四万美元。
  一业兴、百业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今,大沥镇有旅店十一间.酒家、饮食店五十七间,农民开的店铺一千二百多间,从业人员达二千多人,他们大多数是四乡附近的专业户,他们利用饮早茶的机会,互相交流行情信息,进行购销活动。
  我们在这个繁闹的集市里,眼前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人流在晃来晃去,撩人眼目,产生许多感触,心里升腾起一种遐想……
  啊,这里汇集着春夏秋冬的果实,飘忽着大千世界的光晕,负载着塞北南疆的风采,携带着时代的气息,从远的、近的地方源源涌来,又从这里奔泻四面八方……。
  我们流连在这闹市里,饱览大沥农贸集市的独特风情,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俯听到社会前进的交响乐,追求着新的希望。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麦良全
责任者
陈雄昌
责任者
刘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