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经济谱新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8266
颗粒名称: 高明经济谱新章
分类号: F127.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广东省高明县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的报道。文章介绍了该县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进展,特别强调了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外向型创汇农业的发展。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该县工业厂商的新建和产品的荣誉。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十年来高明县的建设成就。
关键词: 高明县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

内容

高明,是个23万人口的小县,耕地25.8万亩,山地78万亩,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但是,长期以来,这个县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发展缓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恢复县建制后,高明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工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收入,均比1981年增长2倍多。
  农业方面,1983年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遵循“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逐年调整农业布局,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开挖鱼塘,大面积种植西瓜、花生、木薯、蔬菜,发展造林种果,使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逐步趋向合理。近年来,该县大搞开发性农业生产,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山地、坡地和江河、塘库,掀起造林绿化、大搞“两水一牧”(水产、水果、畜牧)的热潮,使全县林果面积达到74.72万亩,山地绿化率达到95%,基本完成了灭荒任务。去年和今年,连续被评为省造林绿化的先进县,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畜牧、水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好势头,去年仅三鸟一项,饲养量达到250万只,今年头9个月比去年同期增加38万只,预计全年超过300万只。特别可喜的是,传统的农业逐步向外向型创汇农业方向发展,全县建通过了产品技术鉴定,被定为省产品质量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5年,高明县被列入珠江三角立了西瓜、黄姜、生姜、木薯、茶叶、蔬菜、水果、生猪、三鸟等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该县西安镇新村是一条只有81户人家的小山村,去年种植春、秋两季西瓜、苦瓜、节瓜、辣椒、日本椰菜、荷兰豆等200多亩,大部分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4.4万多美元。
  该县过去工业落后,工厂寥寥无几。1981年,全县工业产值仅4249万元,恢复县建制后,该县在抓好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和镇、村企业,先后兴建了淀粉、酿酒、彩印、毛纺、毛织、塑料、发晶、制衣、制鞋、食品、水泥等一批新厂。如今,全县初步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以建材、食品、轻纺、塑料、皮革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创出一批拳头产品。峰江水泥厂325标号火山灰水泥前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后,425标号R普硅水泥去年又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县毛织厂生产的婴儿四件套毛衫,去年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优秀新产品“金鹿奖”。县塑料一厂生产的“沧江牌”尼龙绸聚氯乙烯人造革和县塑料二厂生产的塑料地板胶,去年洲经济开放区后,县外贸部门成立了粮油食品、纺织品、土产品、工艺品、医药保健等五个进出口支公司和对外经济发展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去年,全县外贸收购总值跃升到6213万元;比1981年增长7.2倍。出口的农副产品、轻纺产品远销美国、古巴、日本等地。近年来,该县的投资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县新建镇、村级公路11条,开通至新兴稔村和高要金利两线公路:新建桥梁、水运码头、口岸码头一批;开通县城至香港、县城至三水西南和县城至广州三条水路航线,使水陆交通状况大打改善。能源、电信建设方面,建成县城11万伏变电站、县城至三洲11万伏输电工程和跨西江的高压电缆工程,供电情况大大好转。邮电通信继前年和去年开通高明、三洲、明城三镇自动电话后,今年8月又开通县城1000门程控电话。现在,全县有长话线路27条,可通全国15个省市和省内各地。
  改革开放十年,高明各项建设事业生机勃勃,城乡欣欣向荣。高明在大变,明天,她将变得更美!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乃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