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崇浮饰 力挽颓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7686
颗粒名称: 不崇浮饰 力挽颓波
分类号: I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代诗文兴起一股拟古之风,导致了形式主义的产生。归有光,一位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寒儒,以力挽颓波为己任,成为了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大散文家。他不为当时的科场腐败和风气所左右,坚持自己的文学主张,反对雕饰,倡导自然。他的散文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唐宋古文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他扩大了散文写作的题材,包括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使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富有生活气息。尤其是一些叙述生死聚散的短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朴素简洁,悱恻动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关键词: 明代 归有光 散文家

内容

明代诗文兴起一股拟古之风,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有一位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寒儒,慨然以力挽颓波为己任,终于成为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大散文家。他,就是归有光。
  归有光自幼明悟过人,九岁能写文草,二十岁尽通六经、二十一史、诸子百家。但由于当时科场腐败,归有光秉性耿直,因而屡试不第,只好回家乡边务农边讲学。明朝自永乐以后,兴起一股浮饰摹古之风,先是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句拟字摹,生吞活剥;继而有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推波助澜,变本加厉。归有光不为风气所左右,坚持己见,敢于与统治文坛的“巨子”抗争。他通过写文章、讲学等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反对雕饰,倡导自然,并直斥王世贞等为“妄庸”,在文坛引起很大震动。
  归有光的散文,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唐宋古文的传统,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发展。他敢于打破古文“文以载道”的局限,扩大了散文写作的题材,包括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这样,就使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富有生活气息,尤其是一些叙述生死聚散的短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朴素简洁,悱恻动人,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鉴古
责任者
归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