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创出新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7428
颗粒名称: 独辟蹊径创出新意
其他题名: 记青年美陶艺人潘柏林
分类号: J62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潘柏林是石湾湾江艺术陶瓷厂创作室主任,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受到石湾陶塑界的关注。他并未师从著名的陶塑大师,而是凭兴趣自学陶塑。他独立创作的能力和想象力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对龙的塑造较有功底,并创作了触目惊心的巨型陶瓷龙。他的作品题材独特,塑造的人物形象奇特。他追求新奇怪僻的题材,并以此获得了一些奖项和外商购买作品的机会。
关键词: 潘柏林 陶塑 创作风格

内容

在宽敞静谧的创作室里,我看到一个青年人,坐在转盘前面,正聚精会神地雕塑着一条龙。他名叫潘柏林,现为石湾湾江艺术陶瓷厂创作室主任。
  在石湾的陶塑艺术家群中,潘柏林的知名度也许并不高。但是他正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创作题材,逐渐为石湾陶塑界所瞩目。
  石湾的陶塑学艺者,大多师从某位著名的陶塑大师。这样就可以从模仿到创新,走的弯路少,易于成功。但据潘柏林说,他的学艺,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并没有固定或系统学那位大师的。平时看到什么或想起什么,手指头一痒,回家就摆弄起来。大概是他对陶塑有点天份吧,居然也做得似模似样。他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他第一次做了件“龙壶”(即龙身茶壶),烧出来还挺受人欢迎。不久,又捏了件“哪咤闹海”,那时还没有进陶瓷厂,做出来也没有出路,给在陶都饭店的姐姐拿去摆在门前的橱窗里,后来竟然给一位新加坡客商买去了。
  这种“盲撞乱闯”的野路子学艺法,培养了他独立创作的能力和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形成了一种狂放不羁的创作风格。后来,他一九八六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出来之后,他创作的水平提高更快了。
  大概是因为他本身属龙的缘故吧,在动物雕塑中,他对“龙”的塑造有些偏爱,也较有功底。他的处女作是一把“龙壶”,第二件作品又是一件“龙凤挂壁”。以后又做过不少的龙,现在工厂门口两边花坛上的两条龙,也出自他的塑刀。“九龙吐珠”,更是他的精心巨制。这九条龙,龙身长达十米。高两米多,每条龙重二吨。九条龙九种颜色,龙体气势磅礴,釉色鲜艳绚丽。这是香港慈云阁有限公司定制的,也是石湾有史以来的陶瓷巨龙,准备安放在香港九龙狮子山上,供游人观赏。
  在浏览了潘柏林的大部分作品之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点:那作品题材的“僻”和人物形象的“怪”。例如他有一件作品《伙伴》,塑造的是一个饱经风霜、孤单落寞的卖武老人,肩头上站立着一只神情也是孤独寂寞的猴子。似乎还未见过有人做过同类作品。他还有一件作品《相声》,塑造的是一高一矮,一肥一瘦的两个相声演员,形体的极大反差,构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他对我说,他准备搞一些“社会上消失了的人”,有意识地追求新奇怪僻的题材,而少搞那些别人已经搞腻了的题材。他这种艺术上的追求是难能可贵的。
  自搞陶塑以来,由于自身的努力,他的技艺不断提高,作品也不时获奖。其中《时迁偷鸡》,《姜太公》,《笑佛》等作品分别在省四新产品,佛山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的评比中获奖。《樵夫》、《伙伴》和《九龙吐珠》等作品已为外商所购买。
  展现在他面前的道路是宽广的,但要到达成功的目标,还要靠自身的加倍努力。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树芝
责任者
潘柏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