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长的佛山秋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6201
颗粒名称: 源遠流长的佛山秋色
分类号: G125.65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佛山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佛山秋色(秋色盛会),包括艺术品竞展和文艺表演比赛。文章描述了从古代起佛山人利用农产品和手工业剩余材料制作精美艺术品的历史传统,并以游行形式展示和表演,赢得群众的观赏和评议。
关键词: 佛山秋色 文艺表演 舞龙

内容

秋色又名“秋宵”、“秋景”,秋色盛会一般称为出秋色或出秋景,是佛山独有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品竞展和文艺表演比赛活动。在历史上,佛山人在每年的秋收时节,以“铺”或行业为单位,自发组织起来,利用农产品或手工业剩余材料如芝麻、蚕茧、瓜果,薯类、刨花、废纸、丝棉絮等,信手拈来,妙手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通过游行的形式来展出,还表演舞龙、舞狮、十番、锣鼓柜助兴,让群众观赏、评议,使秋色盛会成为一项别开生面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相传在古代张搓大沙乡,有一位家庭妇女随意将作菜用的茭笋(菰的嫩茎,又称茭白)剥壳后扎成一条龙状玩具给儿女挥舞玩耍,以后又加以改进,附近的家庭妇女纷纷仿效,为孩子们扎制玩具,街上常集满舞龙的小孩,当时,人们称之为“孩童耍乐”,称这些龙为“草龙”,夜间舞龙时,龙身遍插香火,又被称之为“火龙”,后来,人们在庆祝丰收时,按照草龙和火龙的造型扩大数倍,由成人举舞,配以锣鼓,绕村游行。舞龙逐渐发展成秋色盛会的重要项目,致使至今还流传着“无龙不成秋色”的说法。与舞龙一样,林林总总的秋色制品,无一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无一不伴随着饶有情趣的民间传说。据说,佛山秋色始于明代永乐年间。一九三一年后,佛山秋色又开始兴盛,各铺各行业有单独举行,有联合举行,秋色游行常常一连数天,沿途群众边观赏边品评,对技艺出众的则投以“锦标”,以得标多者为优。至一九三五年,佛山秋色游行活动达到了高潮。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后,佛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直至解放时都再没有举行秋,色游行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佛山秋色艺术获得新生。一九五六年春节在中山公园举办了佛山秋色剪纸、盆景艺术观赏会;同年中秋节,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规模更大的佛山秋色观赏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佛山市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举行了四十多年来规模最盛大的佛山民间秋色赛会,参加这次赛会的秋色艺术品计有二十个项目一千三百多件,秋色制品和表演项目既保留了民间传统和风格,又有所创新,游行队伍延伸三华里,观众达五十万人,港澳旅行团一百三十多个,外宾、华侨、港澳同胞一万二千多人。秋色游行表演一连四晚。
  今年即将举行的佛山市龙年大型秋色盛会,其规模和制作水平都将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的秋色游行,一些湮没多年的传统项目将会在今年的盛会上重新面世,不少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项目将会破土而出,溶古老艺术和现代科技于一炉,充分展示佛山人聪明灵巧的佛山秋色,又将会使佛山市人民和中外游客大饱眼福。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光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