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归咎于「期望」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6120
颗粒名称: 能归咎于「期望」吗?
分类号: G811.32
摘要: 这篇文章是通过讨论运动员心理素质、期望和责任归咎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反思的视角。它属于体育心理学领域的文章,强调运动员如何在面对期望和干扰时保持心理稳定,并呼吁对运动员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 运动员 心理素质

内容

由于射击、举重的失手,象上届“零的突破”那种亢奋激发不出来了。有人甚至泄气地说,期望越高,跌得越惨!
  其实,“期望”与“惨跌”没有必然关系。期望,是关心,是鼓励,是鞭策。“你不要这一分,祖国可要啊!”不是经常成为乒坛健儿反败为胜的动力吗?没有期望的大赛,大概世界上没有出现过。诚然,动力与压力并存,但对一切运动员来说,也是机会均等。
  可见“惨跌”的主要原因,恐怕得从运动员心理素质去找。影响心理稳定的因素很多,一种是内干扰,如暂处下风时就心急发燥,一两个动作处理不好就情绪下降,与“克星”同场就心里发怵,对手较弱则轻敌麻痹,暂时领先则忘乎所以……甚至生活上的某些不如意,如丢了心爱之物,食宿条件不称心等等,都可以产生内干扰。至于外千扰,则有裁判的误判、偏袒,赛程、场地安排不当,观众的呐喊、掷物等。作为一名过得硬的运动员,应该具备抗内外干扰的本事,随时把心理调整到最平静状态,专心致志地去对付比赛。能够这样做,即使输了,也是实力问题,战术问题。
  中国历来有这个习惯,比赛一输了就指责舆论给运动员造成压力,“5.19”是这样,本届奥运会某些项目也是这样,以致论者小心翼翼,坏话固然说不得,好话也说不得。其实,把运动员象婴儿一样呵着护着,对他们心理素质的锻炼有何好处?在国内呵惯护惯了,一到国外比赛就经不起风雨。这些教训难道不应引起我们反思么?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