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早稻单产超历史最高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5148
颗粒名称: 我市早稻单产超历史最高水平
其他题名: 因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
分类号: F3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今年早造农业生产中,我市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克服恶劣天气影响,取得了好收成。全市早稻种植面积为102.33万亩,亩产377.5公斤,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1.5公斤。虽然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3.65万亩,总产量也减少了3%,但各级领导发动群众,认真落实生产措施,加强检查指导,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努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创高产活动,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备耕和插植规格质量,采取田间管理措施,确保了早稻的增产丰收。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早稻生产 佛山市

内容

本报讯 在今年早造农业生产中,我市各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抗灾,克服恶劣天气影响,又夺得好收成。据有关部门分析估计,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02.33万亩,亩产377.5公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7年同期增加1.5公斤其中,南海、三水县亩增2.5公斤,高明县和石湾区亩增1.5公斤,顺德县的单产持平。由于种植面积比去年早造减少3.65万亩,总产量亦减少3%。
  今年春季,由于受到连续低温阴雨和“倒春寒”恶劣天气的影响,我市早造农业生产开局比较被动,春播烂秧较严重,插植季节比正常年份推迟20至25天。为了克服不利因素,各级领导发动群众,更加认真落实各项生产措施,加强检查指导。各地适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南海县今年上半年农业资金投入达3991.57万元,其中镇、村、社三级投入的资金比去年同期增加351万元。三水县至5月底止,县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达41万元,11个镇也共拿出26万元补贴早造生产。同时,努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层层抓好创高产活动,以点带面。全市今年早稻高产示范面积共达30.6万亩,参加创高产活动的农户有7万8千户,参加创高产活动的县、镇、村干部共有1700多人;各县、镇为粮食创高产活动投放的资金达190多万元、化肥1.1万吨。在具体措施上,大力推广水稻优良品种,以中迟熟品种为主体,杂优和“特青”等高产良种种植面积比去年有较大的增加。另方面,今年早造备耕和插植规格质量普遍有所提高。播植后,采取“先天不足后天补”的措施,及早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科学施肥、科学排灌及防治病、虫、鼠害,环环扣紧,精管细管。从而使早稻中后期生长较平衡,确保增产丰收。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子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