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螺岗汉代文物出土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4879
颗粒名称: 润螺岗汉代文物出土记
分类号: K873.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本镇在北江河畔兴建水泥厂时,推土机意外发现了一批汉代古陶制品,包括坛、罐、勺、瓶、壶、炉、釜、砚、俑、禽、畜等,工艺精湛、形态各异。省文物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广东近年来少见的出土文物,反映了当时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文化、生活模式,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墓主可能是一位很有身份的庄园主。
关键词: 佛山市 文物 出土

内容

三水县金本镇的润螺岗,临江耸崎,修竹茂密,青翠碧绿,云蒸霞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如诗似画的水乡风貌。历代的骚人墨客,曾不少的涉足此地,赋诗赞美这优美的自然景色。润螺岗,山体虽不算雄伟壮观,但却是一个“灵圣”的地方,孕育了历史不少的英雄豪杰、革命志士,有的先人,至今还立着丰碑,传世于后代。
  历史已经远去,青山依旧,江水长流不断,但在这块冥冥的土地上,还留存着古代的灿烂的文化,期待着人们去挖掘……
  6月19日,金本镇的推土机队,披着朝霞,沾着湿漉漉的露水,在这北江河畔,发出轰隆隆的吼声,震撼着沉睡的崑都山。金本镇要在这儿兴建水泥厂,推土机张开大口不断地在“吃山”。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儿是一块“灵地”,深埋着先人的尸骨,更不知道在这荒山野岭埋藏着一批汉代无价之宝。推土机的钢铲把半个山坡推平,突然“咣”一声,在距离地面四米深处,裸露出无数古铜色的陶瓷碎片,有的在原墓穴,有的被远远抛出十多米远。工地指挥的负责人,目睹这一堆堆黄澄澄的古陶瓷,立即厉声呼叫“停车”,保护现场。在新铲开的泥土上面,满地皆是坛、罐、勺、瓶、壶、炉、釜、砚、俑、禽、畜等古陶制品,不少是完好的制品。这批出土古陶制品,工艺精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实属是巧夺天工之作。在场施工的民工,被这神奇的古董着了迷,看得眼花缭乱。陆冠忠镇长接到报告后,暂时把会议停下来,除了向县文化部门报告情况外,并当即驱车前往现场,对墓地四周实施严密保护。此时,文物出土的消息已传开,附近村民,男女老少,纷纷前往围观,好不热闹。陆镇长组织干部员工,协助文化部门,把出土文物全部清理、收集,运送到县文化部门,妥善保管,这时他才松了口气。
  省文物考古专家邱立诚闻讯后亦风尘仆仆地赶来三水。当他目睹这批出土的古董,异常惊讶,他指出:三水这批出土文物,在广东近几年来没有发现过,是一批希罕的古陶制品,品种齐全,形式多样、作品粗犷、精巧传神。专家还认为,墓主是一立很有身份的庄园主,陪葬品有吃的,用的,玩的;一种是实用器皿,另一种是冥用器皿。这是一批东汉时代的出土文物,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邱专家还说,这个墓反映了当时典型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文化、生活的模式。通过文物出土的印证,可以充分说明当时这一带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邱专家对这批文物爱不释手,视为“国宝”,认为很有考古价值,对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在,这批文物,经过整理分类暂编为“88三竹门出土文物”。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谭桂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