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读书无用论」探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4397
颗粒名称: 新的「读书无用论」探源
分类号: G5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过去十年的混乱时期,“读书无用论"盛行一时,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然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知识分子政策和教育改革,全国形成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氛围,推动了"读书热”。但与此同时,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滋生起来。中小学生留级现象严重,一部分中学生对高等学校报考漫不经心,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前忙于处理分配问题而非修完课程。新的"读书无用论"滋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分子和部分富人的劳动价值不对等,经济上存在差距;二是中专和大学门槛降低,导致"读书无用论"在城市中小学生中盛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工资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获得公平对待;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单一化的办学模式,建立严格的招生、授课、考试等制度,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 读书无用论 十年动乱 知识分子

内容

“读书无用论”在十年动乱期间盛行一时,危害不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深入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全国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一种从未有过的“读书热”遍及全国,至今方兴未艾。然而,在“读书热”的背面,新的“读书无用论”却又滋长起来。当前,许多地方的中小学生留级现象严重,一部分中学生对报考高等学校漫不经心,而一些大学生毕业前夕不是忙着修完应修的功课,却为分配问题东奔西跑找关系、托人情,等等。
  在知识分子地位日益提高,知识化已成为全民族迫切需要的今天,新的“读书无用论”又何以滋长起来呢?笔者认为,有二个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第一、知识分子的劳动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劳动基本不等价的现状,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根源。目前,知识分子生活待遇虽然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受国家财力的限制,也由于知识分子的劳动所产生的效益往往不易迅速、直接地表现出来,工资和效益难以挂钩,因此多数同志的工资水平是不能准确反映其劳动的真正价值。与其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大批工商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成了万元户、十万元户、几十万元户,尽管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是靠勤劳致富的,但是他们支付的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基本是高倍的,其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以至超额的实现。同是劳动者,劳动却是不等价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发出“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感慨,有的家长让子女辍学从商或务工。第二,不跨入中专、大学的门,同样可以拿到中专、大学文凭,使得“读书无用论”在城镇中小学生中颇有市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广大干部群众求知的热望,各种形式的脱产、不脱产的成人中专、高校应运而生,竞相举办,这是好事。但也有一些办学单位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教学质量不高,要求不严,滥发文凭;少数人入学不是把功夫用在学习上,而是找门路;想歪点子把文凭弄到手了事。面对这一现实,城镇中一些学生及其家长就打起了“小算盘”:考中专、上大学,少则二、三年才能毕业,每年少说要花去上千元,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有一个好的工作。而中学毕业后招工进厂,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少花几千元的学费,而且可以拿工资、算工龄,同样可以拿到中专、大学的文凭。
  要解决新的“读书无用论”,我认为应解决下列问题:要及时建立健全一套相应的适才适用、人尽其才的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使在校学生都能有一种毕业时凭真才实学竞争上岗的意识,从而激发起勤奋好学的热情;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要使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等价,使知识贬值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教育体制方面,既要破除单一化的办学方法,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几条腿走路办学,又要迅速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授课、考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决按照教学规律办事,真正造就大批合格的人才。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杜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