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3840
颗粒名称: 戏曲中的冠
分类号: J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典戏曲中,戏装中的冠是贵族特有的头饰,也是身份的标志。古代男子束发后盘在头顶,用发簪绾住发髻,贵族男子则戴上冠。冠的两根丝带在颔下打结,余垂部分称为“緌”。古代贵族十分重视冠,死后还要带着它下葬。在戏曲人物中,不同身份的人戴不同的冠,如皇帝穿龙袍、戴天平冠,皇后着凤服、戴凤冠,太子戴远游冠,儒生戴进贤冠,武士戴却敌冠,舞士戴方山冠,一般官员戴纱帽。平民只能用布巾裹头,称为“帻”。
关键词: 佛山市 戏曲 古典戏曲

内容

古典戏曲的戏装中,都有冠。戏曲人物戴冠是有规定的,不能出格。
  戏装中的冠,是古代贵族特有的一种头饰,也是贵族的一种标志。古时人们把“冠带”(带是腰带),“冠盖”(盖是车盖)作为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的代称。如《后汉书·儒林传》;“冠带缙绅之人”。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也称仕宦之家为“冠族”。
  古代男子所蓄的长发,要在发根处束住,然后把这束头发盘结在头顶上,再用一根发簪绾住发髻。贵族男子就戴上冠。冠很小,并不能将头全部套住,而只是把这个发髻套住,起束发的作用。冠的两边各有一根丝带,用来在颔下打结,这两根丝带有个专门的名称叫“缨”。缨在颔下打了结,余垂的部分叫“緌”,带有装饰的作用。古代贵族,对于冠十分重视,死后还要带着它下葬,以表示自己的身份《左传》上记载,卫国发生内乱,孔子的学生子路被人用戈击杀,冠上的缨也断了。子路在临死前还说:“君子死,冠不免。”然后,“结缨而死”。
  在戏曲人物中,皇帝穿龙袍,戴“天平冠”,皇后着凤服,戴“凤冠”,太子戴“远游冠”,儒生戴“进贤冠”,武士戴“却敌冠”,舞士戴“方山冠”,一般官员戴纱帽。一品文官的纱帽上装佩九块玉琪,二品以下,依次各减少一块玉琪。古代平民没有权利戴冠,只能用一块布巾裹头,叫“帻”。戏剧中的兵卒都是戴青色的帻,所以兵卒也叫“苍头”,“苍”就是青色的意思;老百姓的帻是黑色的。所以百姓又称“黔首”,“黔”就是黑色的意思。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维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