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端午话龙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3047
颗粒名称: 龙年端午话龙舟
分类号: G85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龙舟竞渡的起源和活动情况,以及第四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将于端午节在湖南岳阳市举行的情况。文章还介绍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和活动情况,以及九江镇的龙舟竞渡历史和趣事。最后,文章提到国家体委将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介绍了顺德、南海两县的龙舟队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
关键词: 佛山市 端午 龙舟

内容

端午节快到来了。提起端午节,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吃棕子和赛龙舟。今年是龙年,我国各地的端午赛龙舟活动,其热闹情景将更胜往年。第四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也将于端午节在湖南省岳阳市举行。在同一时间里,首都北京也将举行有海外人士参加的龙舟邀请赛。
  龙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公元前一千年前后的周穆王时代,已经有龙舟出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瀚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这是唐代诗人张建封所作的《竞渡歌》。端午节为什么要举行龙舟竞渡?较普遍的传说有两种:
  第一种传说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是纪念二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泊罗江,人们在他投江而死的那天,感到伤心,就用舟和桨来救他。后来,每年到了这天,龙舟竞渡就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间风俗活动了。
  另一种传说,则说龙舟竞渡是起源于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消灭,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囚禁,他卧薪尝胆,坚心要恢复国家,于是派人暗中积极练兵,训练水师。但是为了不让吴王察觉,就假说是进行一种“竞渡”活动,骗过吴王。后来,越国人民终于打败吴国,光复国家,越王勾践便提倡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这天,举行“竞渡”活动。
  我国广大城乡,水域广阔,龙舟活动遍及十多个省、区,其活动规模和热闹程度,则首推广东、四川、江苏、浙江等省份。仅是珠江三角洲水乡,每年就有一千多艘龙舟进行竞渡活动,热闹非凡。仅有七万多人口的南海县九江镇,就拥有龙舟五十多艘,遍布各个村落。早在清代光绪年间,九江端午节赛龙舟就已相当盛行。据《九江儒林乡志》载:“乡人每夏五月,必斗龙舟。舟首尾刻作龙形,阔可二尺许,长或十余丈,短亦数丈。可坐数十人。”当时流传的一首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九江赛龙舟的情景:“五月龙舟逐海游,兴来直闹到寒秋;一声鼓响如飞去,人力让他沙咀头。”在九江赛龙舟活动中,流传着很多如“中洲锣,杉桥舦(当地俗称舵为舦)”的趣事。“中洲锣”,是指有一艘号称“中洲”的龙舟,其敲锣者有一手“飞锣过桥”的绝招。每当龙舟飞速前进,将要穿过横跨河面的小桥时,敲锣者就把直径一市尺左右的铜锣凌空抛过小桥,龙舟刚穿过桥下,敲锣者便眼明手快地把铜锣接住,继续敲打。“杉桥舦”就是指号称“杉桥”的一艘龙舟,其舵手的掌舵技术比其他的龙舟高出一筹。因为九江赛龙舟,是在纵横交错的小河涌上进行,河面往往只有五、六米宽,湾道又多,而龙舟却身长数丈,拐弯时难度很大,遇上急弯,就更难绕过去。但“杉桥”龙舟的舵手技术高超,遇急弯时仍能飞速绕过,进退自如。九江濒临西江,龙舟竞渡除在境内的小河涌进行外,还要划到西江河里进行“赛龙夺锦”,乡人称之为“龙船出海”,参加出海的龙舟,一定要由六社村一艘号称“周将军”的龙舟率领。相传,周将军即汉细柳营的周亚夫,是西汉名将,因卫国有功,汉景帝时被封为宰相。九江六社村的村民为纪念周亚夫,就把周将军作为龙舟的名字。
  为了发扬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推进龙舟运动的广泛开展,1984年5月16日,国家体委作出决定,把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于同年9月16日在顺德县龙江河上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大赛。
  如今,我国的龙舟运动已推向世界。顺德、南海两县的龙舟队,在国际比赛中连创佳绩,为国争了光,也增进了我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麦良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