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扇子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2552
颗粒名称: 戏曲中的「扇子功」
分类号: J812.2
摘要: 本文介绍佛山市扇子在舞台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表现人物性格、烘托气氛,代替各种道具。文扇胸、武扇肚、轿夫扇裆、媒婆扇肩、画师扇背、门客帮闲等,这些都是运用「扇子功」来总结人物性格的。舞台上的诸葛亮、杨贵妃等角色都借助扇子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动作。
关键词: 佛山市 戏曲 扇子功

内容

扇子,古来就与戏剧舞台艺术有不解之缘。艺人手中的扇子,是起角色、表感情、作道具的。
  过去,唱曲艺人对用扇子有两种说法:一种叫做:「武者扇前胸,文者扇掌心,商贾扇肚腹,走卒扇头顶。」另一种叫做:「文胸武肚轿裤裆,媒肩画背俗人忙。」意思是文的扇胸,武的扇肚,轿夫扇裆,媒婆扇肩,画师扇背,门客帮闲等人手里的扇子不停地摆动。这些,可谓运用「扇子功」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总结。
  舞台上的诸葛亮总是手持羽扇。《空城计》一剧中,在敌军包围的困境下,诸葛亮羽、扇轻摇,就烘托出他的指挥若定的神情。旧剧中的旦角出场,常以扇掩面,是为了表达其含羞带怯的心理状态。川剧著名旦角阳友鹤仅使用折扇的姿态就有七十多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将杨贵妃的醉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扇子的烘托。
  扇子在舞台艺术中还用来代替各种道具,比如枕在脑后当枕头;托在颈项边当长枷;中指夹扇,骤然一旋,表示托出一盘酒菜;手捏扇边,可以比划鹰隼飞禽的滑翔、俯冲动作;拎在手里可当钱串;搁在肩上可当雨伞;把它摺起来又可以代替毛笔、手杖等长形道具;表演武打场面时,还可把扇子当作刀、枪、剑、戟等兵器。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维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