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行通济桥的活动是否迷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1742
颗粒名称: 元宵行通济桥的活动是否迷信
其他题名: 从教育角度出发,不宜“元宵行通济桥”
分类号: K89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这篇文章讨论了元宵行通济活动是否迷信的问题。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已经科技先进,相信通过行通济桥可以获得幸福是不科学的。他从教育角度出发,担忧这种迷信活动可能对孩子的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大人们做好榜样,不参与这种活动。
关键词: 元宵行通济 迷信 民间习俗

内容

我是《佛山报》通讯员,编辑同志希望我对“元宵行通济的活动是否迷信?”发表意见。我不是佛山人,但是在佛山教育界工作近四十年,如今已年至花甲,无论亲友同事、学生见我第一句话都赞扬我身体很健康。我始终未在元宵这天行过通济桥,因为我深信“通济桥是行不出幸福的生活来”。
  从《佛山报》今年3月4日到现在所发表的讨论文章中,可以看出有不少人关注这一问题,看法有所不同,讨论的焦点是“行桥”是否迷信?我认为民间习俗多起源于迷信,而两者在形式上与内容上常常混杂在一起,近几年行桥的人有好几万,这样庞大的人流很难用一个词去概括。我想不必争论不休。而应该从这一活动的实际意义去分析研究,从中得出启发。
  “行通济,无闭翳”是元宵节最流行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是不科学的。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处于愚昧、落后,生活得不到温饱,病不得医,碰到很多困难无法解答和解决,正是天灾人祸各安天命的年代。那时候,人们在元宵节行通济桥,祈求神灵保佑,万事顺意,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我们是处在科技先进,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的佛山人,还幻想行行通济桥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做法,是很难使人信服了。
  我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于今已42年了。我想从教育角度出发,提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几十年来,我所接触到数以万计的学生家长,没有一个不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希望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健康的成长、成才。请问:热心于元宵行通济桥的人们,你可曾想过,“行桥”活动,对你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人生观的培养方面可能会起到什么作用?今天人们的科学、文化意识逐渐高涨,尤其是青年人求知欲望日益热烈,追求获取高深的科技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进步、建设的需要,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而迷信是与科学格格不入的。从社会角度看迷信意识的扩散,到底对青年人的成长是不利的。从家庭的角度看,家长(父母、兄姐)的行为,往往有影响于子女、弟妹的作用。因此,我建议从百年树人,从社会育人的要求着想,为了孩子们的思想健康成长,我们成年人该为他们作个好榜样。不要让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再延续下去了,以后是否不再参与这种“行通济桥”活动了。这是一管之窥,未知对否谨备一议。编后
  本栏开展《元宵行通济桥的活动是否迷信?》的讨论以来,承蒙各界人士大力支持,踊跃来稿,使讨论热烈而有益。讨论已经有两个月了,该告一段落。本期我们再刊登两位同志的讨论稿,以作讨论的结束,谢谢。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鉴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