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究底 无徵不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1333
颗粒名称: 追根究底 无徵不信
其他题名: 戴震的治学态度
分类号: B2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和思想家,以追根究底、无徵不信的态度治学而闻名。他注重深入研究经典文字的含义,批判性地探究文献资料,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并提供了新的解释和观点。
关键词: 戴震 清代 人物

内容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思想家。他一生著作甚丰,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但特别令人敬仰的,是他治学中那种追根究底、无徵不信的精神。
  戴震十岁时,老师给他讲授了《大学》里的一段,说这段是孔子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追述,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戴震问道:“怎么知道的?”老师说:“先儒朱熹注释时说的。”戴震又问:“南宋与东周相距二千年,朱熹是怎样知道这个过程的?”老师没法回答,但对他那种好问的精神十分赞赏。二十岁时,他结识了博学多才的江永,便就平日所学,提出质疑问难,使江永惊奇不已。二十多岁以后,戴震开始有了著述,“声重京师”。
  戴震这种追根究底、无徵不信的态度。形成了他独到的治学方法。他认为,经书的道理是通过言词来表达的,而言词是由字来组成的,只有弄通字义,才能弄通经书的道理。而要弄通字义,又必须博考群籍,对经籍文献所涉及的文字、音韵、训诂、名物、典制、天文、地理、算法、乐律等方面,都应该探究本源,反对“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戴震这种治学方法,使他在解释经史上取得了不少卓越的成就,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如《〈诗·生民〉解》,便是一篇出色之作。《诗经·大雅·生民》是一首关于周族历史传说的诗,写姜嫄踩着上帝遗留的足迹,有感而孕,生下周族始祖后稷,故后稷有母无父。这本是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但后儒囿于父权观念,硬给姜嫄配上一个丈夫。戴震通过严谨的考证,驳倒了种种错误的论点,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存在提供了确凿证据,冲破了传统父权观念。这种精神实在可贵。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鉴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