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学重技术鱼塘养鳗效益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0395
颗粒名称: 讲科学重技术鱼塘养鳗效益高
其他题名: 廖炳德、陈锦波承包六亩三分鱼塘养鳗一年纯收入一万多元
分类号: F326.4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顺德县乐从镇农民廖炳德和陈锦波养殖鳗鱼的成功经历和收益情况。他们在水产局、研究所和农办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并落实了养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文章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养殖方法,包括鱼塘的选定、鳗种的选择、消毒工作、放养密度和混养各种鱼类、投饲工作、水质管理和鳗病防治等方面。这篇文章可以向读者分享养殖鳗鱼的经验和技术要点,以及养殖鳗鱼的经济价值和潜力。
关键词: 养殖技术 渔业 顺德县

内容

顺德县乐从镇农民廖炳德、陈锦波承包一口六亩三分的鱼塘,去年首次养鳗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们于去年1月6日和14日分两批放种,共放养11—14克规格鳗种174.2公斤以及鲩、鳙、鲮、鲢、鲤、福寿鱼等鱼种220公斤。经过一年的饲养,于今年1月9日收获完毕,鳗鱼成活率达88%,获产量3276公斤,收获其它鱼类1469公斤;总收入12.83万多元(其中鳗鱼收入12.45万多元),除去成本支出纯收入5.83万多元。
  鳗鱼的经济价值较高,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但对于养鳗,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要讲究设备和技术,搞不好容易亏本,因此农民一般不敢放养。廖、陈两人过去没有养过鱼,对养鳗更是外行,可是他们相信科学,在佛山市水产局、研究所和乐从镇农办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虚心学习,落实技术措施,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具体做法是:一、选定养鳗池。要求鱼塘基宽5—10米,坎坡较陡直。鱼塘靠河涌,便于加入新鲜水源。水深1-1.5米。底质以沙泥底为好。二、鳗种的选择。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的鳗种必须要求规格较粗,每尾15克重为宜。要求鳗种肌肤丰润、富有弹性。体表灰黑色有光泽,游泳活泼,无伤、病、残现象。三、消毒工作。放养前二十天用茶麸每亩35公斤,毒杀塘中野杂鱼类,并用生石灰每亩15公斤全塘消毒杀灭病菌。放种时要用5%的盐水作鱼体消毒三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四、放养密度与混养各种鱼类。鱼塘养鳗的适宜密度为亩放3000—4000尾,种重45~60公斤。每亩混养鱼类为鳙25尾(1.2公斤)、鲢30尾(1.2公斤)、鲮200尾(25公斤)、福寿鱼200尾(1公斤)。混养鱼类主要是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力。五、投饲工作。鳗饲料要求含蛋白质44%以上。最好一开始就投喂某一厂家出的鳗饲料,不要经常变换,以免影响食欲。于每天定时在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投喂,投料须把团状料放入笼式饲料台内,料量以供鳗吃饱为度,不让其过剩。六、水质管理。为保证池塘水质清爽,溶氧量充足,投料前最好加新鲜水源,保持每天能交换池塘水体十分之一。七、鳗病防治。每月用“敌百虫”0.5ppm浓度作全塘泼洒,或用石灰消毒塘坎;5—8月间在饲料中添加痢特灵药(每50公斤饲料加入药18克,每月一次)。此外,还必须做到勤巡塘,看鳗鱼摄食和活动情况,看天气变化;防缺氧浮头,防病,防逃;投饲料要定质、宠位定量、定时。鱼塘养鳗,设备简单,只要环境条件适合,水源新鲜不受污染,投本虽大,但获利更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昌璜
责任者
梁碧楚
责任者
廖炳德
相关人物
陈锦波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顺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