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影戏院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0181
颗粒名称: 佛山影戏院的变迁
分类号: J905
摘要: 本文讲述了旧佛山的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贫乏,只有一间演粤剧的清平大戏院和两间电影院。电影院不具备舞台条件,大戏院则没有放映机。其中,升平院通过添置放映有声电影的影机,开始放映美国有声电影,票房成绩良好。而新世界院为了保持票房价值,在改装声片放映机前尝试兼演粤剧,受到观众的欢迎。
关键词: 佛山 影戏院 影机

内容

旧佛山的文化娱乐事业,非常单调而贫乏,舞厅、弹子房(桌球室)固然没有,戏院则只有演粤剧的清平大戏院一间以及升平(现人民)、新世界(现工人)电影院两间,除此之外,还有雇请女伶演唱粤曲的茶楼歌坛两所而已。那时候。大戏院没有放映机,不能兼放电影;电影院则没有舞台,也不能兼演粤剧。(那时的银幕,只是把一块白布挂在墙上便是)不象现在的影剧院,大戏电影都能演出的。上述两间电影院之中,升平院为水泥钢筋结构,面积较宽广,座位较多而宽敞。三十年代中期,添置了放映有声电影的影机,开始映出美国有声电影“四大艳史”(璇宫艳史、法宫艳史、罗宫春色、埃及妖姬)卖座甚佳。而新世界院那时还是放映无声默片,而且院的建筑、座位又比不上升平院,当然远远落后于升平院。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世界院在改装声片放映机之前的一段过渡时期,为了保住“票房价值”,不致亏本起见,就想出兼演粤剧的对策,这一招果然见效。该院把前座的几行座位移走,在此拼搭一个简易舞台。戏班方面,首期台脚(四日三夜)雇请一个落乡班演出,票价比清平大戏院便宜,也吸引了比放映默片时的观众多一些。随后聘请了由南洋回的文武生卢海天与其妻谭秀珍,夫妇领衔组成的剧团来院演出。首本戏有京剧《甘露寺》改编的《赵子龙》与《西厢记》。卢氏夫妇落力演出,服装全是当时新面世的胶片袍甲与绸缎,使观众视觉一新,同时票价仍比清平戏院略低,所以观众来看的十分“爆棚”。这样,新世界院就靠兼演粤剧,顺利地克服了过渡时期的困难。以后不久,新世界院也装上声片放映机映出有声电影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娱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