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改悔 自食其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0169
颗粒名称: 不思改悔 自食其果
其他题名: 抢劫罪犯廖广洪自毁经过
分类号: D669.5
摘要: 本文讲述了廖广洪是一个年轻的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可以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从小学时期开始,他就表现不佳,常常跟同学打架。他在家庭中也受到一定的管教,但他对学校和家庭的约束不予理会。他在青少年时期经常犯罪,包括抢劫、偷盗等行为。即使被拘留和释放,他也没有悔改的意思,继续犯罪。在被捕审讯期间,他表示自己认为最多坐几年牢就没事了,还想搏一搏。最终,他被判处死刑,并在刑场上伏法。
关键词: 廖广洪 犯罪 青少年

内容

去年12月15日,在顺德县龙江镇刑场上响起了几声正义的枪响,年仅24岁的抢劫、勒索罪犯廖广洪伏法了。一个正值大好时光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走上自绝于人民的道路?我们从他那歪歪斜斜的脚印中,不难找出他犯罪的渊源。
  廖广洪从小就读于龙江镇集北小学。在校表现甚差。平日经常与同学打架,被人称为“小公鸡”。他曾因违犯校规受到学校记过处分。为了摆脱学校的管教和约束,他读完四年级就自动辍学浪迹社会了。在此期间,家人对廖犯的管教是尽了一定责任,但廖犯却是“水浸牛皮”不入教的小霸王。一次,其父正在家里喝酒,他对廖犯在外的不轨行为十分不满,忍不住训斥了他几句。谁知这忤逆子却大发雷霆,一脚踏上饭桌,用手将酒杯菜碟全掀下地。不久,其胞兄又劝他早日改恶从善,不要再做偷鸡摸狗的违法行为。廖犯不但不听规劝,反而拿了一把旧菜刀将其兄的手指斩伤。自此,家里人对佗只好敢怒而不敢言。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流泪”。但廖广洪是见了棺材也不流泪的“顽石”。他13岁就开始浪迹社会,学会了用“三只手”揾食。一次,他在建德鱼塘钓鱼被人发现后,他竟用鱼杆绳将来人套住,造成伤害赔偿。相隔不久,他又偷了生产队400多斤大蕉,为掩盖自己的丑行,他用绳把蕉捆好压在水里,自己在岸上拖回家中。事情败露后被政法部门拘留6个月。期满释放回家廖犯仍不思悔改,继续作案。去年7月13日,他伙同何其昌、岑洪标携带凶器窜到南海九江镇关某家中,以关某欠赌款4000元为借口,用小刀威迫关妻及其小孩交钱。事隔三天,他们又暗藏凶器在广湛公路拦截小汽车,持刀抢劫司机的钱财。四天后,又在集北村基围拦路抢劫。廖犯前后不到一个月连续作案三次,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一切犯罪分子无视国家法律,以身试法,结果无不以害人害己而告终。廖犯在收审期间与办案人员有几段对白,很发人深省:
  “你明知犯罪,为何还去抢劫?”
  “我以为最多坐几年牢就没事了。”
  “你搞行凶抢劫。难道不怕死吗?”斗“我想搏一搏。”
  当廖广洪被押上行刑囚车的最后一刻时,他悔恨地说:“去年到广州探望因犯抢劫罪将要被枪决的‘朋友’,估不到今天轮到我呀!”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符华
责任者
廖广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