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大吉 万事胜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6949
颗粒名称: 进水大吉 万事胜意
并列题名: ——访三水县西南镇渔家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02月29日,佛山日报刊登了笔者到三水县西南镇北江码头访问渔家的经过。
关键词: 渔民 笔者 渔业 国家

内容

最近,笔者专程来到三水县西南镇北江码头访问渔家。只见江面上,小艇往来穿梭,川流不息。在船头甲板上,身上绑着浮子的小孩正在高兴地戏耍,上了年纪的渔民或在织网,或在饮茶闲聊,好一派渔家乐的景象。
  笔者怀着好奇的心情,与一位正在江边装修鱼具的渔翁邓英老伯攀谈起来。他约莫60岁上下,大概因为整天与风浪打交道的缘故吧,他面色黝黑,身子结实。老人一边招呼笔者坐下,一边和笔者谈开了。话题,很自然从他们的住宿扯起。过去,渔家世世代代以艇为家,浮宅泛居。有的一家十几口人挤住在只有数平方米的小艇上。随着国家落实渔民政策,渔民们的住宿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岸上建起了渔民新村,渔业管理区的113户渔民全部实现了陆上定居。说到这些,老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当笔者问起他们的生产时,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在搞‘渔业学大寨',吃‘大锅饭’的年月,国家下达的派购任务年年完成不了,经济收入差,集体亏空。从1981年开始,国家取消了渔业派购任务,放开了产品销售,镇里把艇分到各家各户,落实了生产责任制。现在,全部生产艇都装上了马达,由原来祖祖辈辈桨划篙撑实现动力机械化,捕鱼量大幅度提高。去年,一只生产艇纯收入就达4000多元。镇委的老陈同志也介绍说,现在,渔民不单单是下海捕鱼捞虾,而且还搞起水上客货运输,河沙捞运出口,甚至上岸办工厂、办商店、办养殖场等,经济越搞越活了。去年,集体办的河沙机械捞运队和小五金厂,产值达40余万元。一批渔民上岸经营的渔需物资商店、河鲜销售门市部和养殖场,也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今,岸上的人富了,我们水上居民也不比他们穷。我们有三成多的渔民新建了楼房,各家各户还添置了彩电、组合柜、沙发、电冰箱、摩托车,现在,城里人家里有的,我们也都有了,特别是年青人,坐飞机游长城、逛苏杭的不乏其人。”老人自豪的说。
  老人说得正起劲。忽然不远处响起了一阵爆竹声和喧闹声,笔者循声望去,只见一只崭新的机艇在一群渔民的推拉下徐徐下水,原来是一户渔民举行新艇下水典礼。在艇的一头,笔者看见贴着一张写着“进水大吉,百无禁忌,万事胜意”十二个字的大红纸。我想,使水上居民“进水大吉”的,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富民政策吗!
  ·张宗会·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宗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水县西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