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事业的港胞劳椿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6010
颗粒名称: 热心公益事业的港胞劳椿楷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1月27日,佛山报登载了港胞劳椿楷先生为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几年来捐资百万港元的事迹,尤为感人。
关键词: 劳椿楷 家乡公益事业 捐资百万港元

内容

本报特约记者 潘昭勋
  南海县丹灶镇旅居海外、港澳的同胞有一万三千多人,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每年都有大批华侨、华裔和港澳同胞回到故乡寻根问祖。他们或者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穿针引线,或者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慷慨解囊,祈望着故乡的经济早日腾飞。这当中,港胞劳椿楷先生为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几年来捐资百万港元的事迹,尤为感人。
  耄耋之年的劳椿楷先生,是丹灶镇劳边村人。他虽然离乡数十载,但故乡却时常萦系在他的心头。一九八三年,他回劳边村时目睹乡亲父老缺少聚会的场所,欣然捐赠三十三万港元兴建了劳边会场,使家乡父老闲时聚会有去处,举行大型活动有场所。为改善劳边村的办学条件,他于一九八五年捐赠了二十五万港元,新建了占地二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七百八十五平方米的椿楷小学,九个标准的教室窗明几净,学生在这里上课,倍觉心旷神怡;新建的教工宿舍每套一厅二房,大大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使教师们得以安居乐业。一九八六年,丹灶镇兴建侨联大厦,劳先生闻讯后,以其子劳国雄先生的名义,捐赠港币十二万元,赤诚之心又见一斑。在这些工程设计、施工期间,劳国雄先生还多次回乡与镇、村干部和家乡父老磋商研究,使这些工程建设尽善尽美。
  劳椿楷先生是八十三岁高龄的耆宿,对家乡老人的景况特别关切。他得悉丹灶镇成立敬老基金会后,于一九八七年七月欣然捐赠三十万港元。丹灶镇委、镇政府有感于劳椿楷先生一片诚挚的心,聘请劳先生为丹灶敬老基金会名誉会长,并决定将落成不久的丹灶敬老院易名为丹灶桂阳劳椿楷敬老院。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丹灶镇隆重举行劳椿楷敬老院揭幕仪式,劳先生一家三代从香港回来参加,当他看到敬老院的几十位老翁老妪过着安逸的生活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潘昭勋
责任者
劳椿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海县丹灶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