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6006
颗粒名称: 故乡印象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8年1月27日,佛山报登载了散文《故乡印象》,讲述了和孩子回到故乡,祭扫长者茔墓。
关键词: 故乡 印象 清明

内容

仇荣佳
  清明日,我和孩子回到了故乡,祭扫那中断多年已没祭扫的长者茔墓。
  正要踏进堂兄的家门时,抬头看到他最近收回后的侨房门口两旁,贴着一副「梅开二度迎旧主,连绽并蒂庆新居」的对联。诗为心声,堂兄内心的喜悦已溢于言表,他莞尔笑着迎接我们,然后便兴冲冲带着我,浏览那三座收回后的侨房。
  房子大体仍和三十年前一样,只是另外一座原先是三层的楼房,还剩下底层幸好未被拆去,但已显得饱经凌乱后的痕迹。房子虽残,毕竟迎来了旧主,往事,也就不绝如缕——
  抗日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我跟随那数十年间一直早春去异国,暮岁归唐山的伯父,从柬埔寨到越南堤岸再转西贡市,再在西贡市搭轮船到了香港,然后取道回故乡。
  渐近故乡,下船后上岸时,岸上已站着很多持着扁担、麻绳的男男女女伕力在兜揽雇主。战后,没有完整的公路,只有靠两人抬的轿子作为交通工具,偏巧,又雇不上轿子,只得雇了两个伕力替我们挑着行李上路,大半天的时间,那是尾随着伕力在尘土飞扬的小道上疾行的。
  到故乡时,那冷落的小圩镇,在暮色迷朦时分已户户关上店门,透过门缝,隐隐约约射出昏暗的火油灯亮光,在街角,一个佝偻的老更夫站着长久凝视着我们。那条窄窄的小街,用破碎的砖头填得高高坑坑,正如同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胸骨,这是我们远在海外夜夜梦魂萦绕风光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乡么?
  以后的三十年里,我一直在坎坷曲折中生活……
  堂兄的眼睛内有了明亮的华彩流动,那还是在国家为他恢复了工作职务后开始,不多久,他一直操心多年娶儿媳的心愿实现了,接踵而来的是落实侨房政策中,他领回了三座清退的侨房,还领到国家对另外三座被拆去的侨房补偿一万三千多元。以后,堂兄又盖新房子,还为儿子买了辆摩托车贩运起农副产品米,日子从此开始比较安定和充裕,家内不时传出了儿孙和邻里的欢笑声……
  眼下,当我们把车子驶到墓地所在的山脚下时,公路的桉树浓荫下已停着二辆玫瑰红色的出租小汽车,山上,响着扫墓者燃放爆竹的清脆声响登山远眺,一派水光滢滢的田垌上,清明前造已大家都插下嫩绿的秧苗,大家都交口赞誉农村实行责任田后,农民的积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小圩镇上,那条颤颤晃晃的木桥,己被跨度六十米的水泥大桥替代,那瘦骨嶙峋老人胸骨般的小街,也早铺成水泥道,在离圩镇不远的一座小山丘上,一座三层的中学校舍又正大兴土木……
  群山上的绿草簇拥摇曳,灿然如歌……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仇荣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