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和邵华近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5782
颗粒名称: 毛岸青和邵华近况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1月20日佛山报登载了毛岸青和邵华近况,邵华现在解放军某机关工作,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关键词: 邵华 毛岸青 近况

内容

在北京西山角下的一个高墙小院里,我见到了毛岸青和他的夫人邵华。
  邵华今年49岁,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凡看过她和岸青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散文的人,无不为她那生动的文笔所打动。邵华现在解放军某机关工作,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当问到她的近况时,邵华认真中带着几分幽默地说:“我现在可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呀!”话音未落自己便咯咯地笑了起来。“我现在除了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一些工作外,主要是集中力量协助妈妈张文秋整理回忆录。”“听说您对岸青照顾得非常好?”“不,照顾是互相的,我只是尽了我应尽的责任。这些年来组织上对我们是很照顾的,老同志们都十分惦念我们,家乡也常有人来北京看我们。”当谈到岸青时她说,岸青平时在家休息,他今年62岁了,身体很好。他会说一口地道的俄语,1947年回国后,在东北克山地区搞过一年多土改,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局工作。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他养成了用俄语思考问题的习惯,与人交谈的时候,找不到恰当的词就冒出一句俄语来,弄得对方不知所措。不仅如此,他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会作曲,常在家编编曲子,如果出去听一次音乐会,回家就能在钢琴上把主旋律弹下来。他喜欢弹俄罗斯名曲。有时他也和家里人下下国际象棋。
  岸青和邵华有个17岁的儿子,叫毛新宇,小名毛毛。邵华有些感慨地说:“孩子正在读高三,就要考大学了,所以我的一部分精力还要放在他身上,这孩子不知怎地对历史着了迷,特别是学到有爷爷的地方他更是如此……”
  说到爸爸,岸青和邵华有些激动,邵华说:“爸爸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但他也是血肉之躯,他对家人同样充满着革命的情谊,对子女倾注着慈爱!”
  望着酷似主席的岸青,看着曾伴着妈妈张文秋坐过国民党牢狱的邵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摘自《北京晚报》李明文)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邵华
相关人物
毛岸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