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及其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4532
颗粒名称: “偏科”及其它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偏科”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 笔者 “偏科” 分析和建议

内容

现在,在学校里,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要他们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上都要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若对某一科有较强烈爱好,下的功夫多一些,成绩比其它科高一些,便会有被视为“偏科”的危险。话又说回来,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某一科上,而放弃了其它科的学习,致使其它科成绩下降,这当然也是不足取的。但如果在学好其它科的基础上,对某些自己喜欢的科多下点功夫去钻研,以求取得更突出的成绩,那又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分工的越来越专业化,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其它知识的使用率也越来越低,这就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是无所不晓的“全才”。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确实还存在着某些弊端。比如,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学校的主要工作还是放在如何提高升学率方面,而不是放在如何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方面。要考上大学,就要总分高,要总分高,就必须各科齐头并进,这就是我们某些老师将某些有“偏科”倾向的同学视为“旁门左道”的主要原因了。这样只能埋没了一批有某种特长的青年,使他们得不到深造的机会。
  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者,既有全面发展的“文武全才”,独擅某一专长的也大有人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苏步青,在求学期间,不仅在数学上称得上是同窗中的佼佼者,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和“发明大王”爱迪生,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达尔文在读中学期间,除了生物科的成绩是出类拔萃的之外,其它科目则是一团糟。爱迪生的情况就更差了。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了世界赫赫有名的科学家。这些例子说明了杰出的人才,并不是千手观音——样样能。兴趣,是学习的向导,是成功的桥梁。
  所以,为人师者,不要随便把学生对某一科的兴趣指责为“偏科”,更不要粗暴地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把他引导到正确的方面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树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