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第一个话剧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4367
颗粒名称: 佛山第一个话剧社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12月4日,佛山报刊登一篇介绍佛山青年白话剧社。
关键词: 白话剧社 青年 佛山市

内容

巨阙
  首次出现在佛山的话剧社团,是佛山青年白话剧社,时间是一九二八年。
  这个剧社,地址设在走马路(街名,即现福宁路)树德小学内。主事人及成员绝大部分为基督教教徒。其初,办理该小学的教徒,每周集合守礼拜,宣讲“圣经”、唱圣诗,大家觉得老一套的宣传形式,不够活泼多样,于是发起组织这个话剧社。演出的戏,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初时,剧的故事内容都是按照“圣经”所叙述的某些故事,加以剪裁改编,成为若干出短剧,这样宣传基督教教义,形象具体生动,效果较好。后来观众渐多,而且有不少不是教徒。剧社为了适应观众的需要,就编写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所谓伦理剧与讽刺剧、如盲婚恨》、《谁之过》、《浪子回头》等。因为是首次出现舞台的粤语对白话剧,而且内容有针对性,切中时弊,故演出很受欢迎。演出地点就在该小学的礼堂,座位只有四百多个,但他们全是义务演出,发招待券,不售门票,每逢周末晚上演出,场场满座。
  该剧社的经费,由基督教教会筹划厂以及一些教友的捐助。社员义务鼎力从事,不收报酬。社内设备十分简陋,演员全是男的(女角也由男演员扮演)但他们演出认真,“寓教育于娱乐,为佛山观众做了一件好事。
  佛山青年白话剧社,是旧佛山话剧园地早开的花朵,它对当地的话剧运动,起着启蒙与促进的作用、在话剧史上,值得书写上一页。该剧社配合时事进行演戏,向群众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坚持演出至一九三八年佛山沦陷。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巨阙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佛山话剧社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