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欢鱼跃芭蕉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4210
颗粒名称: 人欢鱼跃芭蕉香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7年11月30日,佛山报刊登一篇珠江三角洲著名的水乡——顺德县杏坛镇农业的丰收,人欢鱼跃芭蕉香。
关键词: 水乡 芭蕉

内容

深秋时节,正是农业生产的收获时节,我们来到了珠江三角洲著名的水乡——顺德县杏坛镇。但见鱼塘星罗棋布,锦鳞翔集;村前屋后,塘畔路旁芭蕉萦绕,硕果累累,人们欢谈喜笑地忙着收获塘鱼、香蕉,一辆辆车,一艘艘船把生蹦活跳的塘鱼,碧玉般的香蕉运往收购点,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杏坛镇是我省塘鱼、香蕉、甘蔗的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总面积共10.8万亩,整个农业结构是“四基六水”(四成基面,六成水面),其中鱼塘六万亩,香蕉一万六千多亩,甘蔗二万四千多亩,还有部分的瓜果地。今年.镇委、镇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安排了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镇长亲自抓,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农业办公室,深入到农村推广新的种养技术,积极抓好种苗基地的建设,合理调整了农业布局,大面积推广优质高值品种。今年镇建立了种苗培养基地四个,先后引进了澳洲蕉、美国蕉、罗氏沼虾等17个优质高值品种,推广了杂鱼的混养。今年全镇混养的泰国野鲮600万尾,东北鲫300万尾,生鱼100万尾,鳗鱼11万尾。单是逢简村就混养了泰国野鲮80万尾,成为全镇高密度混养杂鱼的佼佼者。
  正在镇里研究工作的镇委书记黄炳坚对我们说:基青水绿,沿途飘香,世代农民从事种养业为主。杏坛养鱼历史悠久,始于南宋末年,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进入鼎盛期。解放后,杏坛的种养业迅猛发展,曾一度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飞跃,但十年动乱堵住了人们的致富之路,“文革”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使农民收入猛跌。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人们带来了致富的生机,杏坛人民重整旗鼓,各村的种养业又迅猛发展,各项作物连年增产增收,今年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飞跃。全镇塘鱼总产6000多万斤,产值7500万元,实现了亩产超千斤的愿望:香大蕉总产35万担,产值1000万元,创出了亩值超千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据副镇长马德的反映,今年全镇有上地、高北等七个村及镇供销社成立了香蕉北运站和塘鱼购销站,从业人数达13000多人,占全镇总人数的12%,使杏坛的塘鱼、香蕉源源不断地运往省内外大中城市。据了解,今年全镇北运香蕉36万担(其中有10万担是外地蕉),销往天津等四省八市,总收入达1300多万元。
  改革、开放给农民指明了一条致富之路,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今年全镇对农业的投入又有新的突破,光是农田基本建设就投入了300万元,用于整治塘基,开挖鱼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杏坛之行,目睹农业的丰收景象。使我联想到在珠江三角洲的腹地上,到处都是一片人欢鱼跃芭蕉香的美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增明
责任者
叶建宁
责任者
黄炳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顺德县杏坛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