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地种马铃薯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3889
颗粒名称: 蔗地种马铃薯技术
分类号: F329.0
摘要: 1987年11月20日佛山报登载了关于我国北方作为主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文章。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 技术

内容

马铃薯是一种含淀粉质较高的根茎作物,在我国北方作为主食,但在广东多作菜蔬,因而市场上价格颇高,经济收益较好。
  马铃薯生长不耐高温,薯种大部分从北方调入,在广东种植马铃薯宜在冬春低温期,春植播种适期是一月中旬至二月下旬,生长100天左右便可收获。因此,利用冬春植甘蔗间种马铃薯最合适,能起到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作用。其原因是:马铃薯要有较多的基肥,要中耕培土,要追肥和淋水,马铃薯间种蔗地后,既管了蔗,又管了薯,促使甘蔗苗期生长齐壮。马铃薯一般在五月中至六月初收获,留下的残肥和每亩有500多公斤的茎叶进行压青,在甘蔗培土时一起埋到蔗头,满足甘蔗大伸长期肥料的需要。而沙围田甘蔗的水沟以及甘蔗植株遮荫畦面,为马铃薯结薯期间创造一个阴凉和湿润条件,有利于结薯。
  中山市郊区从六十年代至今,每年冬春期间大面积蔗地都有间种马铃薯的耕作习惯,甘蔗平均亩产7吨以上,比间种其他作物的甘蔗增产两成左右,马铃薯亩产400~ 500公斤,亩产值共800元。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甘蔗下种要早,春节前便要种蔗,一般在甘蔗下种后10~15天种马铃薯,这样甘蔗就能在结薯期起遮荫作用。蔗地规格2.4米锹一条水沟种蔗两行,在蔗行间起小平畦种马铃薯,薯种放深一些,双行狗脚迹排列,株距27厘米,每亩约2000株。
  二、马铃薯要有足够的基肥,每亩施土杂肥1000公斤,苗高7厘米时开始追肥,长至25—30厘米时追肥后跟着大培土,追肥不宜过多,防止长苗过旺,整个生长期保持田间湿润,要喷2—3次1%波尔多液防治晚疫病。
  三、春植马铃薯收获后可贮存4个月,为当年秋植提供薯种,因此在齐苗后50天进行田间选种,选叶大、叶面平滑的健株作留种用,做上标记,实行与退化株、有病株分开收获。在五月中旬就要收获,避免因气温高、薯块在土中长出再生薯而成畸形;而且迟收会使植株过于枯谢,压青藤蔓减少。
  四、马铃薯收获后要贮藏在通风透光的屋内,搭藏种架,宽1.67米,每层相距50 厘米。藏种应注意事项;藏种架用石灰水消毒,屋内放石灰防潮;要在晴天收薯,干薯上架,堆放宜薄不宜厚,一层薯最好;严格挑选,除去病薯,要专人管理,防湿、防烂、有烂必除。(李兆明)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兆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