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的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3431
颗粒名称: 座右铭的来历
分类号: K296.53
摘要: 1987年11月3日佛山报登载了关于座右铭的来历,春秋时期孔子用“谦虚不骄,永不满足”来自警、自戒、自勉,鞭策自己。
关键词: 座右铭 历史 来历

内容

春秋初期,齐桓公为了富国强兵,任用曾射了自己一箭的管仲为大夫,在全国推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死后,齐国人民在都城临淄为他建造了一座庙堂,供臣民们四时前去朝拜。
  孔子对齐桓公的改革极为称赞,并带领他的弟子们去临淄朝拜,见庙堂里陈列着许多祭器,其中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庙祝说这是齐桓公生前的酒器,叫欹器,它腹中空时倾斜,装一半酒时就直立起来,平平稳稳地站着,装满酒时它便倾覆。齐桓公最喜欢用它盛酒,放在座位右边时常观赏。
  孔子听了觉得稀奇,连忙吩咐他的弟子去取水来作试验。弟子们把水装进欹器,装了一半,欹器果然站立超来,稳当当地立者不动。把它装满水,欹器就倒覆了。把水倒出来,欹器又恢复成倾斜状态,弟子们都很奇怪。
  孔子猛然想起了一个道理,对他的弟子说:“欹器虚则倾斜,中则正,满则覆。读书也如此。虚心者,学无止境,天天进步。骄傲自满者必招损,你们千万记住这条道理。”
  孔子回去后,就请匠人做了个欹器,在上面写了八个字“谦虚不骄,永不满足”放在座位右侧,用来自警、自戒、自勉,鞭策自己。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座右铭的来历。华辑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管仲
相关人物
孔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