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沙田区小城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3362
颗粒名称: 试论沙田区小城镇建设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7年11月2日佛山报登载了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加快沙田区的小城镇建设,尽快富裕起来。
关键词: 小城镇 建设 经济

内容

地处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有着广阔的大沙田区,共有12个农村镇。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加快沙田区的小城镇建设,才能使沙田区尽快富裕起来。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沙田区的经济实力。
  解放以来,中山的沙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市农村的平均速度。除农业较为稳定外,工业的差距拉大。与1979年比较,1986年该市镇办工业收入增长了8倍,但12个沙田镇只增5倍。而人口却占该市总人口的36%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沙田区长期以来对小城镇建设不够重视,圩镇的水、电、厂房、交通等设施都较差,严重制约了镇办工业的发展。
  要改变沙田区的落后面貌,增强经济实力,就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好了,就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市张家边、沙溪等区镇较早进行小城镇建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值得沙田区借鉴。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
  中共中央有关文件指出:“根据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逐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中心任务。”加快沙田区小城镇建设,将为农村第二步改革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前几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中山市大沙田区有两万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脱离农业,寻找新的就业门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沙田地区大量的农副产品,需要开辟各种渠通流道。在沙田地区大力兴建小城镇,就能给农业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就能给商品流通创造有利的条件。
  该市民众镇在这方面较早进行了探索。最近几年,该镇生产发展很快。但农副产品的销售却成问题,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也越来越困难。为此,该镇下决心加快圩镇建设,从1985年底开始,经过短短半年多的努力,使民众圩镇从原来的0.6平方公里,扩展到1.7平方公里,新增了80家商店、6间工厂,安排了3000多人就业。在镇中心,还建起了有500个固定摊位的市场,每天从四乡到此购物交易的达几千人,本地生产的大量的水果和草菇在此成交,源源输往广州等地,年交易额达2000万元以上。圩镇的兴旺发达,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86年,该镇的工农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35%,其中水果和草菇的收入,又增加了1倍和2倍。
  三、以优惠条件吸引富裕农民集资建镇,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径。
  建设小城镇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资金来源。在交通不便和各项基础设施都较为薄弱的沙田区,必须实行比别人更为优惠的措施来吸引富裕农民集资建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投资者觉得到沙田区投资,比到其它地区投资有更多的利益可图,从而增强吸引力。民众镇兴建小城镇所需的500多万元资金,就是在地价,基础设施费用、入户口和领牌照四个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富裕农民投资而筹集起来的。由此可见,在国家和地方不可能拿出较多钱建镇的情况下,实行优惠政策集资,是加速沙田区小城镇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日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中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