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经验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3316
颗粒名称: 马铃薯高产栽培经验介绍
分类号: F329.0
摘要: 1987年10月30日,佛山报社刊登的马铃薯高产栽培经验的介绍。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 技巧

内容

潮州市彩塘镇冬种马铃薯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引进了脱毒薯克新3号,不断改进栽培和留种技术,连年获得丰收,创造了亩产3053.5公斤的高产纪录。现将其经验简述如下:
  一、选好地。马铃薯对土质的要求虽不大严格,但在有机质含量高的中壤土更容易获高产,如在重粘土或重砂土田种植,需采取相应的培肥改良措施。此外,马铃薯易感病毒病,不要在豆科作物的迹地上种植。
  二、选好种。马铃薯品种容易感毒退化,严重影响产量。故必须选择优良品种,并注意提纯复壮。种植时还要进行芽选,把种薯按芽眼切块,留优去劣。切薯最好用不锈钢小刀,并注意刀口消毒,防止病菌传染。
  三、适时种植。马铃薯要求气候凉爽,阳光充足,日夜温差大,薯块形成最适宜的温度是15—18 ℃。冬种马铃薯的适宜植期是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1月上旬进入薯块膨大期,气温在15℃左右,日夜温差大,有利长薯。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光能利用率。该镇高产田采用小畦双行植,每畦包沟125 厘米,平均株距24厘米亩3790株较合适。
  五、搞好肥水管理。施肥要按不同生育阶段,以有机质肥为主,增施钾肥。具体是:早施定根肥(种后3~5天淋粪水),适施壮苗肥(出苗后5天内施下),重施结薯肥(种后18~20天开始结薯时即施),适时多次薄施壮薯肥(种后40天起,每隔7天施一次)。该镇试验,每生产100公斤马铃薯,需纯氮1.16公斤,磷0.34公斤,钾0.496公斤,氮、磷、钾比例1 ∶ 0.29∶ 0.43。钾肥在种后40—60天分二次施的效果最好。
  马铃薯需水最多的时间是始花期至茎叶停止生长(块茎形成期)这一阶段,水分充足则薯块膨大迅速。因此,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天气情况和上壤干湿程度,掌握“前期轻水、中期重水、后期半断水”的原则,前期早晨淋施,中期早晚浇施保持土壤湿润,后期半停水保持半干半湿。
  六、注意除虫防病。马铃薯除病毒病引起退化外,在大田中主要有青枯病、花叶病、晚疫病等,虫害有地老虎、蚜虫。在种后未出苗前用青菜叶5公斤加敌百虫、米醋各50克,混合后撤施畦面,诱杀地老虎和斜纹夜蛾。结合壮苗肥,亩用40%乐果150克,以后每隔7~10天用40%乐果50克,加水80公斤,于傍晚喷施,消灭传染媒介——蚜虫。在培土够苗前主要防治青枯病,亩用50%多菌灵100克或70托布津75克,加水80公斤喷施。够苗后主要防治晚疫病,每隔7~10天连续使用二次胶体硫,亩用400 ~500克加水100公斤喷施。或托布津、多菌灵效果也好(配量同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潮州市彩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