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是搞活企业的有效办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2351
颗粒名称: 承包是搞活企业的有效办法
分类号: F129
摘要: 改革旧体制、搞活企业的第一个问题,是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是搞活企业的有效办法,也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企业 经营 国家 体制 关系 承包

内容

赵紫阳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到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上,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认真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段话表明,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找到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搞活企业的有效办法。
  改革旧体制、搞活企业的第一个问题,是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是国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经营管理权真正放给企业的适当形式。旧体制使国营企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束缚,不能迅速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人有“国营不如集体”之叹。两年多来,通过确立厂长责任制,采取一系列放权、减税、让利的措施,制定调整企业内部关系的条例和制度,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但由于人事、工资、能源、材料、产品价格、技术改造等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企业想活也活不起来。譬如一些企业内部确定联产联销工资制或各种奖励制,由于工资奖额和奖金税的限制,往往不能兑现。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状况,使企业真正自主呢?答案就是承包。承包可以有许多具体形式,而就其基本内容来说,都是用签订合同的办法,明确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保证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稳定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用承包合同形式把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规定下来。承包的原则首先是“包死基数,保证上缴”,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给企业放权,企业对行政部门的依赖减少了,行政部门再插手企业经营,就是违反合同的行为。这就为企业解除了外部束缚。
  改革旧体制、搞活企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调整职工和企业的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承包原则规定“增收多留,欠收自补”,就是要使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经营成果相结合,推动企业自己要求活。吃“大锅饭”是旧体制的弊端,经营好坏、干多干少都没有区别。承包的办法就不同了,包死基数已经保证国家得了大头;超基数部分,按二八或三七分成,企业得了大头。在企业内部将责任指标层层分解,使全体职工人人承担责任,分享经营利益,这就保证了全体职工在经营管理中的当家作主地位。承包还决定了企业行为不能短期化,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和职工的收入都能稳定增长,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利润不能分光吃光,而要用一部分搞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能力,这就使企业有了自求发展、自我药束的经营机制。
  由此可见,承包不仅为搞活企业解除外部束缚,而且为搞活企业提供内部动力,使企业经营机制发生根本变化。承包是搞活企业的有效办法,也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的重要一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丘劲生
责任者
赵紫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