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趣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2215
颗粒名称: 筷子趣谈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9月21日佛山报登载筷子趣谈。
关键词: 当代报 筷子 趣谈

内容

筷子原来叫“箸”,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卷一:民间忌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吴越间舟行者讳言住,住与箸同音,故以箸为快儿。因为箸大都是竹制,加上竹字头,使快儿成为筷子。
  普通使用筷子的是汉代。到了唐代以后的箸已有金银制品。现今用银、玉石、象牙、竹、木、骨、塑料、玻璃等料制成较为普遍,形状有方的、圆的、雕刻的、绘画的等,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据说在公元四世纪前后,筷子从中国传到朝鲜,又传到日本。现代日本人的筷子有家里的专用筷子,和在公共食堂、旅游、野餐上用一次就丢的“卫生筷子”。所以,日本年产筷子达一百三十亿双,为全国总人口的一百倍。日本还把每年的8月4日定为“筷子节’。”
  用筷子进餐,不仅卫生、雅观,而且有益于健康。日本一位学者研究发现,使用筷子,要涉及肩、肘、指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块肌肉的运动,这样能很好地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
  缪化民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缪化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