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向美的转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0933
颗粒名称: “脏”向美的转化
并列题名: ——新安垃圾处理场参观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佛山报登载中山市环卫处的垃圾处理场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变成了‘铁城园艺园’。
关键词: 垃圾处理场 变成‘园艺园’

内容

大清早,中山环卫处的主任老杨就给我来了个电话:“有兴趣到我们的‘铁城园艺园’开开眼界吗?”
  我笑了。明明不过是垃圾处理场罢了,偏给起个如此‘风雅’的名字,老杨他们,对自己的事业也未免太偏爱了。
  和老杨一起,挤在一辆旧轿车里朝离城区四公里的新安狗仔坑开去。想起有人曾给我描述过的另一处垃圾场的景象:“有生以来还没见过那么多的苍蝇。”我不禁打了个寒噤。
  车子陡然转弯,满眼大红花、夹竹桃、白玉兰夹道欢迎,我不由得轻声问:“这是哪儿?”
  老杨得意地笑了:“我们的园艺园啊!”
  放眼望,蕉林、红荔、柑桔……,成行成列,成片成林,还没算苗圃场和盆景场在内哩老杨自豪而风趣地边走边不停地问我:“嗅到垃圾的气味了吗?发现苍蝇了吗?”
  “暂时还没有。”我只好据实回答。
  终于,狭长的山谷展现在眼前,一辆辆自动卸汽车,正把垃圾向山谷倾泻,紧接着,就是推土机把新鲜的黄泥推压过去,把垃圾严密覆盖了。怪不得嗅不到垃圾味!老杨告诉我,他们还坚持了对苍蝇进行定期药杀的制度,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原来是靠许多过细的措施去落实的。
  中山市环卫处的这个垃圾处理场是从1983年开始投资兴建的。其背景,恰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从前,农民上城求爷爷拜奶奶地要求配售粪便,甚至派人在马路上与清洁工人抢垃圾。现在,忽然一下子都改变了态度,说:不要了,贴钱也不要!这新的变化一度使城市陷入困境:“粪便成街、垃圾成山,苍蝇成堆,群众意见成箩。”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山环卫处下决心征用了这片三面环山、远离村庄的山谷作垃圾场,修建了专用大道、污水粗滤坝、拦水坝、过滤渠等,大刀阔斧地对垃圾处理进行了无害化的改革。1985年初市防疫站对从过滤坝渗水的污水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证明已接近正常的排放标准。
  我注意到,一群民工正在谷底筛选经过堆沤的陈年土杂肥,这对环卫处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又延长了垃圾场的使用寿命,何乐而不为!
  实际上,上面提及的垃圾处理场,只是“收、运、处理一条龙”中的最后一环。从居民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装好送到“集结点”(通常是一座盖得很漂亮的小屋),经“转运站”,最后集中到垃圾场,整条“龙”都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对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对污物的接触,效果都是明显的。
  在结束本文前,我想说段并非笑话的笑话:不少路过新安垃圾场的外地旅游车,都把那儿错当旅游区而开了进去,当发现上了当时,先是愕然,继而欣然拍照留念。这似乎可作佐证:昔之所谓“脏”,如今正在向美转化。生活在我们的这个时代里,人们是该随时准备抛弃旧观念,建立新观念的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居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