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 情同骨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0912
颗粒名称: 尊老爱幼 情同骨肉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佛山报登载阿珊再婚后,细心照顾卧床不起的婆婆,对待子女如亲生一样,使儿子感到亲娘般的温暖。
关键词: 阿珊 细心照顾 温暖

内容

“阿珊呀,对我真是好哇,样样都照顾到我。”市开关厂职工梁碧珊的家婆见到笔者开口就赞起来。
  一九七九年秋,梁碧珊与孔繁灯这对同是失婚的中年人重新组合了家庭。当时,阿珊带着一个七岁的女儿,阿灯亦有一个年方十五的儿子。阿灯的母亲已年过六旬,且患有高血压、老年性肌肉萎缩症等多种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也无退休金,但阿珊并没有嫌弃她。
  过门不久,阿珊考虑到家婆与未婚的小叔住在一起难以照顾,便向丈夫建议腾出半个客厅将家婆接回自己家中。此后,阿珊更加忙碌了。每天早上,阿珊得为老人端屎倒尿。服侍老人梳洗罢,再备上可口的早餐,送上药品。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去上班。阿珊说,这是她一天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八年如一日,早已就和刷牙洗脸一样——习惯了。那是一九八一年的一天,老人突然因血压升高,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口鼻大量出血,需住院留医。白天,阿珊利用班前班后的时间前去探望老人几次,并煮些好吃的给老人送去;晚上,她又和丈夫轮流当了“夜班护士”。十多天后,老人病愈出院,阿珊却明显地瘦了。好几次,老人发病在床上拉屎拉尿,弄得整间房子臭气难闻,但阿珊从无半句责备之辞。她给老人洗抹干净后,还安慰老人不要自怨自艾,要好好调养身体。
  在丈夫的儿子面前,阿珊自豪地向笔者介绍说,这是我的儿子。这话虽然简单而平常,但却渗透着她后母如亲娘的全部情感。记得一天中午,阿珊和儿子在厂食堂里吃饭,她发现儿子吃得不够饱,便将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儿子初中毕业升不上高中,单位的领导几次动员她让儿子下乡,阿珊考虑再三后,对领导说:“他就不去了,等我的女儿毕业后再让她去吧。”儿子有心钻研书画,便要求父亲让他到永安文化站学习,父亲不同意,因为当时家庭每月总收入仍不过九十元,要交十五元学费确实有困难。阿珊便对丈夫说:“就让他去吧,他有这个志向就不要压抑他,宁愿家里节约一点。”有一年秋天,儿子着凉发烧,阿珊又是找医生,又是买药,还特地给他煲了生鱼葛菜汤。此间的一天中午,她下班回来,见儿子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睡着了,便连忙拿来被子为他盖上。半夜还不时起床探视儿子的病情,端水递药。阿珊的爱,使儿子感到亲娘般的温暖,最近他找对象时,也不忘请阿珊“过目”,征求意见。难怪儿子的朋友都说他有一个好母亲呢。
  ·谢巍·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巍
责任者
梁碧珊
相关人物
孔繁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