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江歌坛忆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0453
颗粒名称: 汾江歌坛忆旧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7月24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汾江歌坛的回忆。
关键词: 佛山 汾江 歌坛

内容

朱哲夫
  在二十年代的时候,佛山除了一间大戏院和两间电影院以外,只有两三间茶楼。一些人为了赶时髦、争生意便开设了歌坛。这些歌坛,演唱者全是专业的女歌者(俗称女伶),所唱曲目,全是粤曲。既有从某些粤剧选出的唱段,也有专为她们撰写的新曲。
  最初出现的歌坛,是豆豉巷(即现升平路)的怡心茶楼(即现青少宫部分原址),不久,升平街(现升平路)的冠南茶楼(现南海新华书店)也相继开设。两处的歌坛,各具特色,竞夺听众。怡心楼以较高的聘金,雇请当时的者名歌者,如柳仙、小明星、月儿、惠芳等来演唱。茶价每位收白银四角(这个价钱当时可买黄金重五分的饰物),算是高档次、高消费的场所。经常来听的茶客多是些达官贵人、富商与纨绔子弟。由于这里是名伶名曲唯一的演唱之地,所以每晚座无虚席,老板因而收入甚丰。另一间冠南楼则另有对策,他们聘请来唱的多是二三流的歌者,茶价比怡心楼便宜一半。有时雇请一些失明的男歌者来唱,茶价更廉。这就适应了广大听曲者的经济能力,因此也是场场满座,生意兴隆。在此势均力敌的形势下,怡心楼又出新招:随曲附送油印曲词一份,让听众看着来听,更觉清楚。冠南楼也不示弱,每位听众免费附送点心一碟来抗衡。后来,有商人承包了万寿宫(即现工人文化宫部分原址)开设茶座,除了聘请名伶莅场演唱外,还雇请全女班来演粤剧。当时马腔女丑生黄侣侠,薛腔女文武生陈皮梅,女花旦李若兰以及稍后的女文武生任剑辉等均在此演出过。
  当时偌大一个佛山市区,娱乐场所这么缺乏,大戏(粤剧)不是经常演出的;电影多数是美国片,有些人不喜看;那么,如要娱乐一下,就不能不到茶楼来听曲了。所以,当时的茶客,老中青都有。这是当时茶楼歌坛兴旺的主要原因。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哲夫
责任者
李若兰
相关人物
任剑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海新华书店
相关机构
工人文化宫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