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究竟听谁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0038
颗粒名称: 观众究竟听谁的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7月10日,佛山报刊登了旧社会人们到戏院看戏的情况。
关键词: 观众 戏院 解放前

内容

朱哲夫
  旧社会,人们到戏院看戏,情况是怎样的呢?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百家齐放,百口争鸣。”就拿解放前的清平大戏院为例,因它很有典型性。
  首先,开演前,观众入场坐定,先不说场内的喧闹扰攘声,在入场闸口,就经常听见来看“霸王戏”的军、警、宪、政等“恶爷”同戏院守闸的人员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这就先让观众看一出“戏外戏”。戏演出以后,就有戏院的执勤人员带着一名警察,走到头等的座位,逐行逐个位进行查票。因为那时的座位是没有编号的,观众入座,先到先坐。为了防止买二、三等票的观众进入头等位来坐,于是就要查票。执勤人员逐位查票,已经大大妨碍了观众看戏的视线了,查到有“越等”来坐的二、三等客,就高声喊:“一个二等”或“两个三等”,随即示意该客走回二等或三等就坐。这种“清棚”工作所发出的声响,最少要持续半小时,观众照例被迫要一面看戏,一面听着这些“清棚”之声。另外,戏院内设小卖部,派出五、六个流动小贩,在场内穿梭走动,手里拿着托盘,里面放着各种小食品,来回高声叫卖,什么“香烟火柴瓜子啦”、“有核嘉应子,有核陈皮梅啦”、“和顺榄,有辣有唔辣”……不管你买不买,反正也要一面看戏,一面同样要听着这些杂乱的女高音或童声的叫卖声。这还不算,戏院特许附近一些云吞面店派出专人入场招揽生意。你要吃,招呼一声,转眼便煮好送到。这些卖面小童,不是用口喊卖,而是拿着两块竹片,互相敲击,发出“的得独得”的声音,这是卖云吞面独特的叫卖音标,也一样迫着观众来听。至于观众的叫买声、讨价还价声也就不可避免地跟着而来。由此而汇成了喧闹吵嚷,高潮迭起的场面,使观众无一刻安宁。那时候,没有麦克风和扩音喇叭,即使演员尽声地唱,也敌不过台下的噪音。观众“收视率”与“收听率”的低下,就可想而知了。
  本来,观众购票入场看戏,是来欣赏剧艺的,应该是看台上演的,听台上唱的,但是,当时的戏院是“百家齐放,百口争鸣”,那么,你说,观众究竟听谁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哲夫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