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青」翻秋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9616
颗粒名称: 「特青」翻秋栽培技术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7年6月26日佛山报登载文章讲述「特青」翻秋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农业 栽培 技术

内容

“特青”是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叶青伦”与“特矮”杂交选育成的早、晚造兼用的高产新良种。晚造翻秋全生育期125~ 130天,抗白叶枯病力强,较少细菌性条斑病,故产量优于其它翻秋种。1986年晚造,“特青”参加省水稻所品比试验,亩产503. 15公斤,名列首位,比“双桂36号”亩增产40.3公斤,同年晚造潮阳县西胪区试种50亩,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其中1亩超高产试验田,获亩产825.2公斤的高产纪录。去年晚造我市进行大面积多点试种,产量也很高。
  现将其翻秋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时安排好播、插期。“特青”在晚造翻秋栽培,属中熟品种,全生育期约125天,本田生长期约105天。适宜播种期7月10 ~ 15日,秧龄20天左右,7月底至8月初插秧,约10月10日前齐穗,11月中旬前便可成熟收获。
  (二)疏播培育分蘖壮秧要求选择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并施足基肥,亩施上杂肥1500~ 2000公斤,或泼施粪水2000~ 2500公斤,磷肥20~ 25公斤,钾肥10公斤。要早施追肥,施好秧针肥、断乳肥和送嫁肥,育成带蘖壮秧。每亩秧田播种量20 ~ 30公斤,播后及时拖浆埋好芽。秧田要施用除草剂,以抑制杂草为害。
  (三)小科密植,注意浅插。“特青”分蘖力中等偏强,要插足基本苗数,肥田一般采用16×20厘米,每科插4 ~ 5苗,亩插基本苗数8—10万,丘陵区每科可插足5苗,分蘖最高苗数控制在30万左右,争取成穗率70%以上,每亩有效穗20万,亩产可达500公斤。要注意浅插,以利低节位分蘖、早分蘖。
  (四)加强肥水管理。“特青”是耐肥高产品种,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质肥。全期要求亩施纯氮 12 ~13公斤,采用前足,中控、促结合,后稳的施肥方法,前、中、后期施氮比例约为6∶2∶2。早施重施前期肥,插后15天前分两次施下,促使禾苗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数;中期要看禾苗生长情况补施氮肥,一般应在幼穗分化2期时施下,促其穗大粒多,并要加施钾肥,壮秆防病;始穗期适当增施壮尾肥,以提高粒重。要注意氮、磷、钾按比例配合施用,切勿偏施氮肥。
  排灌方面,采用浅水插秧,薄水分蘖,够苗露田,多露轻晒,抽穗扬花灌浅水,灌浆成熟不缺水,北风低温深灌水,干干湿湿保后头,千万不要断水过早。
  (五)防治病虫害。“特青”较易感纹枯病,应在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各施用一次井岗霉素,亩用5万单位井岗霉素150~ 200克,兑水100公斤喷施,以抑制纹枯病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防治螟虫、卷叶虫、稻飞虱和穗颈瘟。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机构

省农科院水稻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