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街边仔”多一份欢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8780
颗粒名称: 让“街边仔”多一份欢乐
并列题名: 记潘碧焕和她的培德托儿所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佛山城区培德里女青年潘碧焕,在家里办了个培德托儿所,收了不少个体户子女。
关键词: 女青年 托儿所 个体户

内容

佛山城区有条培德里,住着一位文静秀气的女青年,名叫潘碧焕。去年10月,她在家里办了个培德托儿所,收了不少个体户子女。日前,记者走访了这个深受“街边仔”欢迎的“宝宝乐园”。
  来到培德里64号,只见屋里窗明几净,铺着马赛克的地面几乎一尘不染,孩子们正在欢快地游戏。在记者的要求下,潘碧焕说起了她创办培德托儿所的故事。
  去年初的一天,高中毕业后正为找不到合意工作而发愁的小潘,来到广州姑姑家,发现屋里很热闹,几十名幼儿跟着姑姑唱儿歌。原来,姑姑在家开办了“宝宝托儿所”,热心为群众服务。小潘眼前一亮:现在不少孩子入托难,尤其是被称为“街边仔”的个体户,最愁孩子没人带。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也要办个托儿所,让“街边仔”多一份欢乐!
  家人很支持小潘的选择,把楼下30多平方米住房全部腾出,拿出3000多元积蓄把房间装修一新,安装了吊扇,购置了活动儿童床、小三轮车和摇摇板等用具。在城区妇联和工商局的支持下,去年国庆节,托儿所张灯结彩正式开张,一下子就来了10多名幼儿。孩子家长大多是卖烧腊、水果、开小食店和服装店的个体户。
  万事开头难,办托才几天,小潘就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家长刚离去,孩子们就张开小嘴哭闹,她拉住这个哄哄,抱起那个亲亲,可宝宝们就是不听。哭够了又拉屎拉尿,把她折腾得手忙脚乱,累得直不起腰。她请来的2名助手辞职另谋生路去了。晚上,小潘疲倦地躺在床上发闷:“干这行真难啊,我该怎么办呢?”
  迷惘中,城区妇联主任陈大姐和工商局领导老张看她来了。老张还特意给孩子们捎来了水果,并帮她申请办理了免税、免管理费手续。妈妈也为女儿打气:“你放心做,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我全包了。”每天清早,妈妈都从市场买回鲜菜、鲜肉,为孩子们精心烹调。孩子们肠胃积热了,她又为他们熬凉茶。
  政府和亲人的关怀,坚定了小潘的信心。她白天精心照顾托儿,晚上刻苦学习幼教知识,很快掌握了育儿方法,成了孩子们的贴心人。家长们纷纷慕名而来,不但有个体户,还有工人和干部,现入托的婴幼儿已增至20多名。家长们激动地说,阿焕把温暖送到了我们“街边仔”心中,使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欢乐!
  梁海坤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海坤
责任者
潘碧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