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发展探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8087
颗粒名称: 为农业发展探新路
并列题名: ——访市人民代表、农艺师余荣煦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为农业发展探新路——访佛山市人民代表、农艺师余荣煦。
关键词: 农业 水稻 系列

内容

连续两届当选为市人民代表的余荣煦同志,是市农业局的农艺师,今年已年近花甲。1954年他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分配到市农业局粮产科工作,在农业战线上奋斗了三十三个春秋。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他,请他谈谈发展我市农业的见解。
  他对自己从事的水稻栽培专业谈得较多。从七十年代至今,他先后在省内外及一些全国性的农业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农艺论文,发表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目前,在我国水稻产区普遍受到重视的“低氮高磷高钾”抗寒育秧理论,就是老余率先提出来的。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烂秧,而且能够育成壮秧,达到高产的目的。今年初,我市与各地一样,由于受世界性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天气反常,对春播育秧非常不利。老余结合我市天气情况及秧苗生长的特点,及时向市农业领导部门提出要“看天行事、随天应变”,不能按常规办事,重点要插中迟熟种,尽量少插早熟种,以弥补因高温而缩短本田营养生长期的弊端。他的三点意见,受到市农委和市委甚至省委的重视,很快就转发到各地作为参考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老余对如何促进我市水稻生产更上一层楼,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各个生产领域都应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综合各项科研成果、采用系列生产措施,使生产飞跃发展。农业也应象工厂一样,发展系列生产,如流水线生产那样。我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水稻主产区,必须把稻作系列两项或两项以上相关联的栽培技术配套应用,使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成一体,发展具有特色的农艺综合体。目前,他提出的“水稻栽培技术系列的探讨”的理论.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还把他撰写的论文刊登在今年首期的《广东农业科学》杂志上。本报记者 辛述之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辛述之
责任者
余荣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佛山市人民代表
相关机构
佛山市农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