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上前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7346
颗粒名称: 在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上前进
并列题名: 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南海县爱国村走访记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7年4月13日佛山报登载了关于广东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南海县西樵镇爱国村的采访事迹。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水稻

内容

暮春三月,西樵山下农事正忙。我们专程到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南海县西樵镇爱国村采访。
  来到村边,只见那一大片方块整齐,阡陌纵横的稻田,青葱翠绿。近看田间的耕耙工夫做得很细,平整均匀,插下回青的稻苗健壮挺拔,生机勃勃。村委主任梁兆杨向我们介绍,近年来该村水稻生产实行了机械化、专业化承担。全村941亩水稻田集中由23位种田能手承包经营。他们使用村里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129马力,其中手扶拖拉机51台,农用汽车三辆,小型联合收割机11台,电动排灌站两座,实现了耕作、排灌、收割、运输、粮食和饲料加工的机械化。
  爱国村的农业机械化,是从实现机械化收割扩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里的劳动力已逐渐转到二、三产业上来。过去,这里人多田少,人浮于事,现在,劳动力却变得异常紧张,前两年,每逢农忙季节,村办企业要停止生产,把劳动力拉去务农,以至曾经一度捆住了爱国村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的手脚。一九八四年,一位村干部出差外出,途经佛山市郊沙岗村,看到那里使用了小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很感兴趣,深受启发。他回去之后,与乡村干部共同商定组织了干部群众一行前往沙岗村参观。不久,爱国村向南海县农机局订购了10台小型联合收割机,第二年全村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收割,村民们开始尝到了机械化的甜头,于是,农业机械化便迅速在这个村发展了起来。
  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不仅促进了水稻生产专业化,又为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他们有资金进行补农,成为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强大后盾。该村村队两级单位从1984年至1986年补农共投放了资金共22.6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梁均祥、村委主任梁兆杨等在谈话中,深有感触地说:“这两者的良性循环,使爱国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富了农民兄弟。”该村全村996个劳动力,现在从事二、三产业的有823人,占劳动力的82%。村里办了皮革厂、标准件厂、石矿场等七厂一场,去年的纯收入达到150.8万元。有了日益扩大的村办企业和雄厚的集体经济,村里对水稻专业承包者实行了优惠,农机具由村队两级共同购置,连同原有集体的晒场、仓库无偿地提供给承包者使用,每年还拨出15000 ~30000元给承包户作生产周转资金;稻田耕作灌溉、稻谷脱粒的电费由队集体负担;还做好组织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供应给承包者。实行以工补农的优惠政策,使水稻承包者得到较高的报酬,因而乐意承包。
  我们曾到过水稻专业承包户梁永垣的新居作客。这位六十四岁的老农,过去他主要是为生产队看牛。近两年来,他的两个孩子承包了126亩水稻田。村队为他配备了拖拉机、小型联合收割机、犁耙、水泵和脱粒机等一系列农机具。通常,维修费用由村队集体承包,承包者只需每年按每亩上缴农机具折旧费10元。我们作客的那幢新居,是梁永垣进行水稻专业承包后所建造的第二幢新居,占地面积为80平方米,楼高二层,有四房二厅,前楼还有晒物阳台,房屋内外抹灰,锦砖地板,还有清洁间。今年,他还准备为女儿再建一幢新房。他一年收入多少?他微笑地告诉我们说,他的收入在村里的专业户中只属中等水平。据镇委、村委有关人士称,农业专业承包者平均年收入在五千元上下,稍高于当地从事工副业的同等劳动力收入水平。
  农业机械化专业化使爱国村的大部分劳动力已经洗脚上田入厂,实现离土不离乡,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一齐上,大大地鼓舞了他们在机械化、专业化道路上继续探索。今年,爱国村将逐步从插秧、中耕、收割、干谷、入仓等环节进行机械化。
  本报记者 唐社建 李建群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唐社建
责任者
李建群
责任者
梁兆杨
相关人物
梁均祥
相关人物
梁永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