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明成了耕山「状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7152
颗粒名称: 刘仕明成了耕山「状元」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明县杨梅镇吉岭村洞尾队农民刘仕明承包一片荒山,运用科学知识指导生产,成了该镇家喻户晓的耕山“状元”。
关键词: 农民 治山致富 科学技术

内容

高明县杨梅镇吉岭村洞尾队农民刘仕明,数年前承包一片荒山,运用科学知识指导生产,成了该镇家喻户晓的耕山“状元”。刘仕明是一位有志于建设山区的农民。1983年,他带领全家率先开发荒山23亩,种下7000多株杉,走上耕山致富之路。此后几年,他雇请帮工继续扩大耕山面积,到1986年底止,已开发荒山185亩,种下杉木4万株、山桔300株、青梅70 0株及茶叶5亩,总投资9300元。今年,他又承包吉岭村林场,估计到了年底,问伐木材和间种木薯总收入可达3.7万元。
   刘仕明治山致富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努力钻研有关造林种果的知识,并在造林实践中大胆应用林业科学技术,开展多种经营。初期,他根据杉木幼林生长较耐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间种短期经济作物木薯,使幼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这样既可以省去除草、松土等,又可增加收入,达到“一举两得”之目的。当年造林当年获得经济效益,增强了他造林种果的信心,利用所得收入投资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目前,他的山场幼林已长到80厘米高,据行家分析,到8至10年后,林果的收入将可达10万元。在刘仕明的带动下,近年来该队人人上山垦地,户户造林种果。至去年底止,全队4200亩宜林荒山已全部被开垦,适合造林的种上了树,适合种果的已种上果,并全部间种木薯。去年,该队人平收入960元,其中林果收入755元,占总收入的83%。(彭国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彭国雄
责任者
刘仕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