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十春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6714
颗粒名称: 艰苦创业十春秋
并列题名: ——记市运输公司党委书记王胜芳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3月23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佛山市运输公司党委书记王胜芳的文章。
关键词: 运输公司 党委书记 专业军人

内容

共产党员、转业军人王胜芳,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把一间年年亏损的企业改造成产值、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盈利单位。去年,他赴京参加了全国军队干部转业工作“双先会”。
  老王16岁参军当汽车兵,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四次立功。长年的戎马生涯,使他染上了胃病、肝炎和心脏病。1976年,部队劝他提前离休养病。可他说:“我才四十多岁,怎能让国家白养?部队工作适应不了,我可以到地方。”就这样,他来到了佛山市运输公司当党委书记。当时,公司有1000多名在职职工,而要承担600多名退休工人的工资,公司的运输工具除了40多台旧汽车外,其余的全是大板车,大部分工人干的是肩扛手拉的笨重活,年产值仅200多万元。有人劝老王别到这苦地方来,他说:“我是来创业的!”
  老王一上任就深入车队调查研究。他和工人到车站装煤上车,大家用铁铲一铲一铲往车上装,弄得满身煤黑,汗流浃背,半个多小时才装满一车。老王想,公司有不少闲置不用的旧汽车,如果进行挖潜改造,就能变废为宝,把旧车修好,改装些铲车,可把工人从笨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要挖潜改造,首先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公司有一个技术力量较强的汽车维修班,工人由于看不到企业前途,工作懒懒散散。老王亲自下班蹲点,一到班里,他就卷起衣袖修车,边干边启发大家说:“看着工人们光着肩膀在烈日下拉大车,怎忍心让可以修好的汽车躺在车库睡大觉?”在老王的言传身带下,这个班逐步转变过来,后来成了技术革新的主力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制了2台铲车、5台密封煤粉车、4辆大平板运输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1978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 1981年一年的利润已达到54万余元。
  这年年底,老王了解到各地都在搞基建,开路建房,便不失时机地自制和购进了一批运输设备,成立了沙石土方工程施工队。“鸟枪换了炮”,企业焕发了青春。1982年,公司利润高达68万多元,名列同行业的前茅。
  家大业大了,老王更不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大家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油。老王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几年来为联系业务,老王先后20多次到深圳,经常两片面包,一杯清茶将就一餐,住宿专找房价便宜的住。有人说为公家出差,何必那么吝啬。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运输公司成本高,如果花公司5元钱,就要占用100元产值的利润;上酒楼吃一顿,就要一辆4.5吨的“解放牌”跑好几天。老王勤俭朴素的作风使同志们受到很大教育。
  在老王带领下,现在运输公司的汽车已从40多辆发展到250多辆,新辟了三个停车场共3万多平方米,每个车场都设有维修车间,产值比1976年翻了二番多。每提起这些变化,同志们都说,这些成绩点点滴滴凝结着王书记的心血。
  ·梁海坤、谭军波、刘忠毓·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海坤
责任者
谭军波
责任者
刘忠毓
责任者
王胜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市运输公司党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