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山散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5903
颗粒名称: 大南山散记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02月23日,佛山报登载了文章「大南山散记」,讲述了大南山,是一颗嵌镶在三水西北角的珍珠。
关键词: 大南山 三水 西北角 珍珠

内容

谭桂贤
  大南山,是一颗嵌镶在三水西北角的珍珠。早晨,轻轻的薄雾如纱,缭绕南山的主峰。莽莽苍苍的林海,轻烟袅袅,朦朦胧胧,犹如一幅泼墨画,神奇美妙,充满着神秘的色彩。那儿的空气,散发着馨香醉人的野生汁液,林中的锦毛翠鸟欢快地啁啾吱喳。山无杂音,树无杂色,水无杂质,透明清凉,空旷幽深,扑朔迷离。
  我省著名作家关振东、柳嘉等一行五人,在三水县文化局陆探芳等同志陪同下,前往大南山游览“探胜”。作家们慕名而至,对大南山很感兴趣,探索这个未被开发的天然植物“公园”。他们迎着朝霞,踏着露珠,踏着青草,吸着清新空气,在这个洁净、凉爽、静谧、神秘的大自然里,感到无限兴奋和快慰。举目远眺,巍巍群山,松杉挺拔,翠竹摇曳,苍郁葱茏。在这儿,到处都是绿的:绿的山,绿的水,绿的田野,连天空间的云雾也是绿的。散文作家柳嘉,被眼前绝妙的景色迷住了,深有感触地说,太美了,多好的环境,多清新的空气!在这个作家群里,丁小莉是最年轻的一个,她灵活轻巧,爬山敏捷,跑得特别快,经常把一批“老家伙”甩在后面。她在前头不断发现“新奇”植物,要人们给她解答,可是大家都并非植物专家,谁也满足不了她的要求。陆探芳自告奋勇当向导,号称谙熟大南山“三龙潭”的“专家”可是今天却差点迷了路,好在途中碰上了上山打柴的樵夫,他热情带路,才不至被林海所困。
  我们这支南山行队伍,省市县三级文学工作者共有十多人,浩浩荡荡,一条长龙似的沿着山沟左拐右转,进了密林深处一樵夫走在队伍的前头,不断挥刀劈斩野藤杂草、辟出一条新路,好让我们前进。向高望,群山起伏,延绵逶迤,如同大海的浪涛,此起彼伏,滚滚不绝;低头看,悬崖峭壁,深谷沟壑,潺潺流水,烟雾弥漫。诗人老关,以长者的身份,边走边提醒人们要精神集中,注意安全。他自己找了一根树棒,当着拐杖使用。柳嘉等也仿照老关,各自找了一条扶手棍。关诗人笑眯眯地说,有了一根棍棒,走路可以增加点安全系数,又可以拿来打蛇,两全其美。边走边谈,我们不知不觉到了“一龙潭”,只见流泉“叮叮咚咚”响,一池碧波,清澈见底,一股凉气,迎面扑来,使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丁小莉闻说这儿有“无笃螺”和“煎㶶鲗鱼”,她兴致勃勃地到处寻找。关诗人另有所爱,专寻找各种各样的雪白河卵石。作家们被这儿风光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老陆怕耽误时间,影响游览进程,于是催促作家们向“二龙潭”开拔。山路越来越难走,到处荆棘丛生,野草杂树,嶙峋怪石。环顾四周,漫山遍野都是松、竹、杉;并且还有美人蕉、无花果、野玫瑰、山苍子、黄狗头;在中草方面,有草寇仁、羊角草、土牛七、大头陈、车前草、金银花、土茯苓、野菊花、鸡血藤等。我们被眼前各种热带植物,看得眼花缭乱。身处密林深处,被“灵山胜药”包围了。确实乐在其中啊!县业余作者小周第一个先到达“二龙潭”,以优胜的雄姿,爬在峭壁上,伫立半空;摄影师李天溢及时把镜头对准他,一按快门“咔嚓”一声,那登高的英雄形象被捕捉住了。关诗人认为这儿风光最美,建议集体拍摄一张。
  据樵夫说,五十年代有一只华南虎在“二龙潭”饮水,被一山民勇士击毙,为民除了一大害。这头老虎曾经咬死六条耕牛,拉走无数家畜。当时,搞到山麓的张屋,入黑时人心不定,担惊受怕。他还说,这些地方经常出现大蚺蛇、野猪、黄猄、果子狸、狐狸、穿山甲、山鸡、石蛤、豺狼等。由于七十年代劈山挖水库,开山炮轰〓轰峰地响个不停,野兽被吓跑了,现在日渐绝迹了。
  “二龙潭”,在悬崖峭壁下面,瀑布从高空流动着、奔腾着、倾泻着,它很象一条银链挂在空中。我们引颈举目向上看,只见山峰直插云天,一朵朵白云飘荡,眷恋主峰,老鹰在上空盘旋翱翔,搏击长天。如果到“三龙潭”,还要继续往上攀高峰,既艰难,又危险,大家就此却步。这时刻,骄阳悬中空,密林深处播下点点白银,小鸟唱得特欢。关振东诗人游兴甚浓,触景生情,即席口占一首七绝:
  攀藤附葛上南山,
  女士摩登步履艰。
  最是三潭佳绝处,
  流泉气瀑入云间。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谭桂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水
相关地名
大南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