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漏刻到机械记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5541
颗粒名称: 从漏刻到机械记时
并列题名: ——我国古代几种记时器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2月11日,佛山报登载了从漏刻到机械记时,我国古代几种记时器。
关键词: 漏刻 记时器 机械记时

内容

我国自古就有“惜时如金”的好传统,最早发明和应用记时器。
  我国最早出现的记时器是漏刻。它由漏壶和刻箭两部分组成,通过漏壶水位的下降,在刻箭上表示时刻。据《隋书·天文志》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这个说法不一定可靠,但起码在夏商两个朝代,漏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了。
  利用太阳的投影来测定时刻,是古代又一种记时方法。这种记时器叫圭表,它由表(测日影的竿子或石柱)和圭(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两部分组成。日晷(日规)也是圭表的一种,不过它测时是依据日影的方向,而不是依据日影的长度。《汉书·律历志》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这说明西汉时期我国已开始利用太阳投影来测定时刻了。
  香篆也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器。它又名更香,是用燃烧性能均匀的木料制成的盘香,弯曲成“福”、“寿”、“囍”等字样。有的画上更次的标志;有的粘上金属珠,燃烧到某更时金属珠下落到铜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报时。
  唐朝的梁令瓒发明了机械记时器,组装在水运浑天仪内。宋朝苏颂等人加以改进,制作了附在水运仪象台内的机械记时器。这种记时器的制作原理与现代钟表基本相同,而且工艺十分精巧,可以按时刻使小木人出来击鼓(表示一刻)、摇铃(表示一小时)、敲钟(表示两小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等时辰)、击钲(报告更次)。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了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后,承认在十四世纪欧洲发明钟表装置以前,“中国已有了另一种擒纵器的水力传动机械时钟“。
  ·史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史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