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数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5362
颗粒名称: 古文中的数字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对古文中的数字运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 古文 数字 介绍

内容

我们在读古文时,经常会见到两个数字相连的句子。这些数字的运用,有的表示乘法关系。有的表示除法关系,还有的表示近似值的约数关系等等。例如《西厢记》有“二八年华黄金时”之句。归有光《项脊轩记》也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的句子。这里的“二八”、“三五”都是乘法关系“二八”就是二乘八,即十六岁是妙龄女郎的黄金时代;“三五”就是三乘五,即农历十五月圆之夜。
  古文中也有两个数字构成分数关系的。例如《陈涉世家》:“戍死者固十六七”,意思是说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意思是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
  此外,还有一种是表示近似值的约数。例如《西门豹治邺》一文中的“从弟子女十人所”,这里的“十”是虚数,意思是说跟随她的女子有十个人左右。苏轼《石钟山记》中的“择其一二扣之”,意思是选择其中一块或二块敲击它。又如《冯婉贞》:“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其中的“百十人”即百余人,也是一个类似的约数。
  那么,怎样辨别两个数字的乘除关系和约数关系呢?一般来说,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是乘法关系,(如“三五”、“二八”等)大数在前(一般是“十”、“百”、“千”、“万”等数字)小数在后的是除法关系:两个序数先后并提(如“一二”、百十” 、“ 三四”等)是约数关系。
  (杨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