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个豆角新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4549
颗粒名称: 介绍两个豆角新品种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7年01月09日,佛山报介绍了两个豆角新品种。
关键词: 两个 豆角 新品种

内容

一、揭上2号白豆角
  揭上2号白豆角是广州市郊区蔬菜所于1976年用揭阳白豆角作母本,上海紫豆角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1980年育成。
  生产性能:1981年全省夏豆角区试,平均亩产677.7公斤,分别比红嘴白、芦花白增产83.8%和35.1%。 1982、 1983年继续全省区试,都获得增产。大面积生产示范,普遍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全省1983年种植面积6000 亩, 1984年达到1万亩。肇庆市郊区作为调节市场需要的推广品种之一。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节间长20厘米,分枝1—2条。小叶长15.5厘米,宽8.5厘米,叶青绿色。第5—7节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节基本上连续出现花序。花紫白色,荚白色,荚长58厘米,横径0.9厘米,荚尾尖红色,种子肾形黑色,千粒重150克,荚型美观,结荚率高,早熟,品质中等。较耐热、耐涝、适应性广、抗锈病、枯萎病力中等适宜春、夏、秋季种植,收获期集中,从播种至初收,春植60天左右,夏植、秋植45天左右,延续收获期20—35天,全生育期65—85天。
  栽培要点:该品种侧枝少且短,可适当密植,一般春植单行植株距10厘米,双行植株距13厘米。播种前每亩先施土杂肥800—1000公斤作基肥,花期亩施有机质肥800公斤,开花后每隔 6—7天亩追施人粪尿250—500公斤,苗期不宜施过量的氮肥。该品种抗煤烟病及叶斑病能力较弱,特别是遇上干旱季节,发病较为显著。防治方法是在初花后每隔7—10天喷施百菌清1 : 800倍,或喷胶体硫1: 200倍。
  二、锦穗豆角
  锦穗豆角是省农科院经作所1978年用粤夏1号豆角作母本,与揭阳豆角作父本进行杂交,于1980年经七代选育而成。
  生产性能:一般亩产1300—1500公斤,高产达2500公斤以上。1981—1983年全省三年四造区试,共33个点平均亩产702.7公斤,比红咀白增产44.4 %早熟,前期(初收后10天)亩产为406.2公斤,比红咀白增产70.6%,达极显著值。
  特征特性:叶片中等偏小,叶色绿。主蔓从第十节起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节着生花序节间长18.3厘米,花白色。荚长52—58厘米,荚淡绿色,横切面圆形,尾钝。荚形美观。肉厚坚实,不易老化,耐贮力强,商品质量好,鲜嫩可口、风味好。春植全生育期110天、从播种三初收70天,延续取收期30—40天,夏植68—70天,从播种至初收41天,延续取收期28—30天。秋植65—70天,从播种至初收46天,延续收取期20—24天。耐热、耐湿性较强,较耐病,适应性广。
  栽培要点:与翡翠豆角基本相同,尤以肥水充足的土壤更能发挥增产潜力。
  (护农)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护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