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货轮带富上万农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4321
颗粒名称: 一艘货轮带富上万农民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7年三水县建成口岸码头之后,大批农副产品及时运销香港去生出口收购实绩创历史最高纪录。
关键词: 口岸码头 农副产品 出口

内容

最近,三水县传出一条新闻:南边区去年出口肉鸭八万多只,其价钱也较高。该区三十多户养鸭专业户,户平单项获纯利两千元。县外贸局的同志告诉我们,该县现有上万农民从事出口商品生产。为了见识见识,我们特地参观访问了一些出口商品基地和专业户。
  当我们来到金本区出口站时、只见货仓里堆满了一箱箱金红的鲜番茄。这些番茄马上要装车送到三水西南口岸码头运销香港。据了解,去年以来三水的番茄在国际市场售价高,销路好,因而扩大了种植面积。仅有九百人的天湖村就种了四百多亩,产值六十多万元,每户平均收入约三千元。来交售番茄的老农李东成欣喜地对我们说:“我种了六亩多番茄,收入在万元左右。”我们祝贺东伯致富有门,他却谦虚地说:“我收入一万几千不算什么,听说芦苞区种养专业户潘锦明去年养猪出口收入超十万元。”这又是一条采访的好线索。我们驱车来到芦苞区。不巧,潘锦明不在家。从旁了解到,小潘饲养瘦肉型猪四五百头和成群肉鸭。他与外贸部门签订了出口合同,一年出口收入可达十二万元以上。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象潘锦明这样靠发展出口商品生产致富的农户并不罕见。一向以肉嫩、骨幼、味鲜而著称的“大塘鸡”,在香港市场颇受欢迎。大塘区有不少养鸡专业户,去年已出口十多万只。据悉,该县去年外贸出口收购实绩可达八千二百万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自营出口创汇七百五十万美元。全县已建立蔬菜、水果、禽畜出口基地九个,三水出口的肉姜、番茄、肉鸭、冬瓜、活鸡等农副产品在香港的售价高于全省的同类出口产品。县外贸局的同志高兴地对我们说:“三水去年建成口岸码头,使大批农副产品能及时运销香港。过去没有口岸可辛苦了,农副产品靠外地口岸出口,有些货往往十多二十天才能运出。现在每天都有一艘货轮直开香港。货物积压现象减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真个是一艘货轮带富上万农民啊!
  ·梁海坤 梁文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海坤
责任者
梁文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