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4256
颗粒名称: 春联的传说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1月1日佛山报登载关于春联传说的文章。
关键词: 佛山报 春联 传说

内容

关耳
  春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并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代在一片沧海之上有条山脉,叫度朔山,又称桃都山,山上长着一棵千百万年的大桃树,树间有个异洞,是所有的鬼怪出入的大门。管辖这些鬼怪的,是神人神荼、郁垒兄弟俩和一只神虎。每当夕阳西沉,鬼怪皆往人间游荡。倘若其中有恶鬼害人,二神立刻知道,即以苇索捆之喂虎。据说,轩辕黄帝十分重视这则故事,于是制定了一个节日仪式:每当除夕,各家须在门口立两个桃本神象,在门楣上悬挂苇索,于内门画上老虎,认为如此便可镇魔驱邪,求得新年幸福。这两个神象即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汉代,桃木神象渐渐简化成桃木板,谓之“仙木”或画二神之像,用以把门护宅,保佑平安。到了五代,蜀后主孟昶为了在春节讨个“口采”,便命学上题桃符,但又嫌所题不工,便自题一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此,文人便群起效仿,视题春联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因桃木质红,所以宋代后就用大红纸书写了。
  “桃符”称“春联”,却始于明代。据《簪云楼杂话》一书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出观。”据传,朱元璋出观时,发现一屠户没贴春联,便大笔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被时人视为至宝。于是,春联日盛,终成风俗,延传至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关耳
责任者